
从骗子手中抢回父母反背上不孝骂名
【从骗子手中抢回父母反背上不孝骂名】“我花自己的钱,你凭什么管我?”近日,杭州52岁的林女士攥着手机冲女儿怒吼,屏幕上赫然显示着某直播间“华夏龙脉翡翠拍卖会”的链接。女儿橘子海颤抖着翻出母亲近三个月的账单:3万元的“龙脉冰种翡翠手串”、1.2万元的“镇宅玄龙剑”、8千元的三无保健品……这场因直播间骗局引发的母女冲突,正成为全国数百万家庭亲情撕裂的缩影。“这条手串是从龙脉深处取出的,拍卖会估值超亿元!”当橘子海第一次听到母亲转述主播的宣传话术时,还以为只是老人家的玩笑。直到她亲眼看到母亲花3000元买下的“冰种翡翠手串”,用识图软件一搜,同款仅售10元。更令人震惊的是,母亲卧室里还堆着未拆封的“量子能量床垫”“细胞再生被”,以及主播声称能“驱邪避灾”的青铜剑仿品。这场骗局并非个例。据杭州市反诈中心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60岁以上老人因直播间购物被骗案件达237起,涉案金额超800万元。骗子们将直播间布置成“拍卖会”现场,主播化身“考古专家”,宣称在“华夏龙脉”深处发现翡翠原石,专业团队历经艰险才将宝物取出。而老人们购买的“镇宅神器”,实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的工艺品。“他们连剧本都懒得换。”橘子海展示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主播的套路:从“英雄救世”到“孙辈求救”,从“神药治病”到“文物拍卖”,甚至有主播声称能“用《西游记》特异功能点穴治病”。当她将这些内容做成反诈视频发布后,账号粉丝量突破10万,却也引来了主播的报复——个人信息被“开盒”,收到带血刀片的恐吓包裹。“让我女儿看三天直播,就知道是不是骗子!”当橘子海带着金店鉴定报告和拍卖会名录试图说服母亲时,老人撂下这句话摔门而出。这种场景正在全国无数家庭上演:北京的胡婉青为阻止母亲购买“细胞交换被”,偷偷将微信绑定银行卡解绑,却被母亲哭诉“比骗子还狠”;上海的张先生调低家中网速,反被父亲骂“断我活路”。专家指出:“骗局的核心不是信息误导,而是情感竞争。子女讲道理时,主播在制造共鸣;子女制造冲突时,主播在提供情绪价值。”她研究发现,83%的受骗老人表示“主播比我孩子更懂我”,67%的老人认为“子女只会说教,主播才真心为我好”。
这种情感落差源于深刻的代际隔阂。橘子海的母亲退休后曾陷入传销组织,父亲每日打牌,女儿远在海外读书。而直播间的主播们却会蹲下身为老人试鞋,记住每个“家人们”的生日,甚至组织老人聚餐联欢。“他们给的不是商品,是被需要的存在感。”申琦说。
骗局的升级远不止于情感操控。在山东某便利超市,老人们用“1元购10枚富硒鸡蛋”注册会员后,立即被推送至私域直播间。主播宣称初级农产品“黑玛卡”是“法国兰蔻集团出品”,具有“抗肿瘤、降血糖”等功效。而这些话术,均经过大数据精准设计。
“算法知道老人最恐惧什么。”某直播平台前运营总监透露,系统会通过观看时长、评论内容、购物记录等数据,为每位老人绘制“焦虑图谱”:患有高血压的推送“降压神药”,独居老人推送“陪伴机器人”,甚至利用老人对死亡的恐惧,推销“转世投胎符”。
这种技术围猎正在形成完整产业链。北京某MCN机构被查获的资料显示,其旗下主播需接受“情感陪护训练”,包括如何用方言喊“干爹干妈”,怎样通过“哭诉身世”引发共情,甚至制定了“每周至少3次电话关怀”的KPI考核。
面对这场系统性危机,简单的“断网”“没收手机”已难奏效。在南京某社区,老人们自发组成“反诈互助会”,用“以老治老”的方式破解骗局。72岁的王奶奶成为“网红侦察兵”,她总结的“三看一问”法则在老年群体中广为流传:看商品是否有质检标识,看主播是否回避具体品牌,看话术是否夸大其词,问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意见。
政策层面正在构筑防护网。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专项整治,查处虚假宣传案件127起;公安部“银发行动”已捣毁直播诈骗窝点34个,追回赃款2300万元。但专家强调,技术防控只能治标,重建代际信任才是根本。
“真正的反诈,是让父母觉得你比直播间更可靠。”申琦建议子女每天抽出15分钟“深度陪伴”:听老人讲述直播内容而不急于否定,讨论商品时先肯定需求再指出问题,甚至偶尔“假装上当”配合老人表演。“当子女成为情感港湾,骗子的温情攻势自然不攻自破。”
在这场亲情与骗局的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橘子海的母亲至今认为女儿“断了她的福缘”,而女儿的手机里仍存着母亲可能受骗的37个直播间链接。这种撕裂暴露出更深层的社会困境:当数字化浪潮裹挟所有人狂奔时,那些习惯看报纸、逛菜场的老人,是否注定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答案或许藏在重庆某个社区的实践里。这里开设了“银发数字课堂”,老人们学习网购时,子女作为“助教”坐在旁边;举办“父母才艺展”,让老人在社区活动中找回价值感。78岁的李爷爷在书法展上获得一等奖后,主动删掉了所有购物直播间:“原来我还能被这么多人需要。”
这场危机终将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消散:在追求效率的时代,是否该为“慢一拍”的群体留下缓冲带?当科技让世界越来越小,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个需要蹲下来听父母说话的温度?或许正如某位反诈民警在朋友圈所写:“我们抢回的不是钱,是父母对世界的信任感,是子女表达爱的能力,更是一个社会对待老年群体的基本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