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骗子手中抢回父母反背上不孝骂名
【从骗子手中抢回父母反背上不孝骂名】如今,诈骗分子的魔爪悄然伸向了老年人这一群体,他们利用情感编织陷阱,让无数家庭陷入困境。10月31日消息,网友橘子海报警了,因为母亲,还有母亲从直播间里花三千块买的手串。当她拿起母亲在直播间花费三千元买下的冰种翡翠手串识图一搜时,顿时令人心惊,同款仅10元。而类似的事情并非个例,母亲还深陷其他骗局,购买了三无保健品、假表以及“玄龙剑”等,花费近三万元。橘子海为拯救父母于骗局之中,索性当起了反诈博主,把围猎老年人的直播间都曝光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吸引了约十万名粉丝。她也因此被很多主播“开盒”,收到恐吓私信,甚至连母亲也不站在她这边,想尽办法却反背“不孝”骂名,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诈骗分子利用情感欺骗老年人的残酷现实,也让我们深思,年轻人究竟该如何守护我们的长辈?面对父母的受骗,子女们并非无动于衷。橘子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为了把父母从骗子手中拉回,想尽了各种办法。调慢家里网速,试图减少父母接触直播骗局的机会;冒充骗子陪父母聊天,想要揭露骗子的真面目;偷退订单,阻止父母继续购买虚假商品。然而,这些努力换来的不是父母的理解和感激,而是“不孝”的骂名。母亲不站在她这边,甚至在警察面前也坚持让女儿看直播判断是否为骗子。
这种爱与理解的错位,源于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方式的偏差。子女往往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试图用事实和道理说服父母,但老年人此时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认同和支持。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表示“孤独是最深的漏洞。”子女讲道理,主播讲情绪;子女制造冲突,主播制造共鸣。“因此,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替父母识别骗局,而是先恢复信任:让父母感受到,‘我比那个主播更在乎你、更理解你’。”
在找警察之前,为了证明主播在骗人,橘子海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带母亲去金店,工作人员瞧了瞧,说这是强酸冲色的石头,最多值20元。母亲觉得人家没水平。橘子海又把中国近年成交额上亿的拍卖会资料都找来,列出其中的玉器,里面没有那条手串,母亲依然不信。“让我女儿看这个直播看上三天,再看是不是骗子。”对着警察,老人撂下这么一句话。
那个令母亲深信不疑的直播间,被精心布置成了“拍卖会”的现场模样。直播中,主播绘声绘色地宣称,在神秘的“华夏龙脉”深处,人们意外发现了一批珍稀的翡翠原石。这些石头仿佛吸收了天地间的精华灵气,而“龙脉”内部更是机关密布、险象环生,是专业人士历经重重艰险,才好不容易将这些原石成功取出。母亲所购买的那串手串,便是由这些所谓的珍稀原石精心打造而成。主播保证戴手串可享长久富贵,但母亲直播间所购远不止此,还有“三无”保健品、假表及被吹嘘的“玄龙剑”,仅直播间订单就花近三万。橘子海翻看账单心跳加速,最后气得躺床上对母亲摆手:“别跟我说话。”
她把这段经历剪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评论有上万条。网友都开始吐槽父母买过的各种“神奇”的商品:号称是保健品的压片糖果,假的金砖,还有标着“细胞交换”的被子。
如今的老年人,正置身于前所未有的骗局围攻中。从线下引流到私域直播,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精准锁定老年群体。
在北京,一家百货店以“1元购10枚富硒鸡蛋”为噱头,吸引老年人注册会员、加入微信群。这些看似优惠的活动,实则是为了构建私域流量池。不法商家接着在直播中虚假宣传初级农产品“黑玛卡”为“法国兰蔻集团出品”,并宣称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紧致抗皱”等功效。在山东,一家便利超市同样用“一元钱购买10个鸡蛋”的宣传吸引老年消费者,然后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普通食品,宣称其具有抗菌、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这些骗局背后,是精心设计的心理学陷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工作部委员王颖分析,“1斤鸡蛋、1桶油”是骗子的低成本获客利器,背后暗藏“损失厌恶”心理学原理。有些老人会因为“别人领了自己没领”产生强烈吃亏感,甘愿耗时2小时跨城领取,进而泄露个人信息,陷入后续营销陷阱。
为什么这些骗局能让老年人如此深信不疑?答案在于:骗子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情感寄托。王颖指出,从发展心理学视角,老年人心理随生命周期持续发展,对死亡的焦虑是核心心理特征。由于临近生命终点的恐惧不以意志为转移,使保健品、“神药”成为他们缓解焦虑的“心理寄托”。诈骗者通过日常问候、耐心陪伴等方式,与老人建立超越买卖关系的情感依赖。他们亲切地称呼老人为“叔叔阿姨”,甚至认“干爸干妈”,以此填补老人的情感空虚。一位律师指出:“商家的温情攻势极大削弱老人警惕性和判断力,让他们在情感满足中难以对不合理经济要求说‘不’,甚至为维持关系不断投入。”
当年轻人识破这些骗局并试图干预时,却常常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父母们不仅抗拒子女的劝阻,甚至站在骗子一边。面对这场不对称的战斗,我们究竟该如何从骗子手中“抢回”父母?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指出,“孤独是最深的漏洞。”“子女讲道理,主播讲情绪;子女制造冲突,主播制造共鸣。因此,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替父母识别骗局,而是先恢复信任:让父母感受到,‘我比那个主播更在乎你、更理解你。’”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10月29日重阳节,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反诈分队深入社区,面向百余位老年人开展反诈宣讲。
活动中,公安反诈宣讲团成员结合8类高发电诈案例,为老年人带来一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防骗课。各地公安纷纷成立反诈宣讲团,走进社区、老年大学、企业,用真实案例筑牢养老“钱袋子”安全锁。市场监管总局也按照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求,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并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社区可构建老年人社交支持网络,通过各类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减少孤独感,从源头上降低被情感营销“打动”的可能。同时,对于私域直播等新业态,应设立明确“红线”,避免新业态成为监管盲区。
南京银行北京分行开展“反诈拒赌校园行”时,采用“线下+线上”双轨并行的宣传模式。同样的,守护父母也需要双轨并行:既要传递反诈知识,更要传递温暖情感。当我们与父母站在同一战线,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时,骗子们便再无隙可乘。毕竟,我们无法消除世上所有的骗局,但我们可以用陪伴和关怀,让父母不再需要那些虚假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