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3日电香港政府已连年赤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2日)预料本财政年度财赤高达1000亿元,比年初《预算案》估算的481亿元多出逾倍。有消息指近期多个工务相关部门,包括土拓署、路政署、水务署、渠务署等的中层及前线人员分别收到内部指引,内部要控制开支。不过也有学者和立法会委员指出,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要做大经济个饼,以及等候市场复苏。
楼市低迷是主因
陈茂波昨解释,财政年度赤字高企主因是卖地收入减少、企业利润减少导致利得税收入不多。地价收入(卖地收入加补地价收入合计)多年来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高峰期曾连续4年破千亿。惟好景不常,近年楼市持续下行、利率高企,发展商欠投地意欲,2023/24财年卖地收入仅194亿元,大幅低于预测的850亿元。今年2月预算案,已调低本财年卖地收入预测为330亿元。
香港财政过于依赖楼市成诟病。 中通社资料图
据政府上月中回复立法会数字,截至10月底今年度实际卖地收入只有合共约37亿元,即只得预算一成多。与此同时,本港写字楼空置率高,政府缓推商业地,住宅地亦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以目前卖地进度,恐难以达标。
多年来,政府被诟病依赖卖地收入帮补库房,一旦遇上跌市,便冲击政府财政收入,但这结构性问题,短期难以扭转。过去两个财政年度,即使发债当收入,仍录得逾千亿元赤字,而财政储备截至10月底已跌至5,709亿元,公共财政状况不容乐观。
财政计划削减开支
面对财赤,今年《预算案》提出财政整合计划,重整工序或重订工作的缓急优次严控开支增长。
陈茂波强调财政计划主力在于削减开支。据《星岛日报》报道,近期多个工务相关部门,包括土拓署、路政署、水务署、渠务署等的中层及前线人员分别收到内部指引,由于内部要控制开支,因此未来工务工程要省著用,不能用尽《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所订的上限,“例如项目上限100万元,部门就要求不可以用多过80或者90万元。”
不过,中大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在参加一个电台节目时表示,虽然政府连续多年财赤,但今年首3季外汇基金累计投资收入超过2千亿元,因此他不太担心政府的财政问题。
他认为,现时政府不少开支都涉及公务员人工,若要减少开支,可能要考虑公务员减薪,或者减少公务员职位,但他认为要做到这两点有一定困难,因现时公务员仍有不少空缺,加上全球都在抢人才,若政府对公务员减薪,将削减与私人市场的竞争力。
学者称要节流也要开源
庄太量说,从数据来看,香港现时并未出现结构性财赤,又指过去几年全球经济都是经历疫情后复苏,好多国家和地区都面对财赤,并非香港独有。建议政府应从金融方面著手,若可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发展,例如发展债券市场,或到中东寻求更多合作,将可更快令财政回复收支平衡。
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指,财赤超出预期,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缓慢,政府要继续推出逆周期措施,但同时房地产等收入亦都低过估算。他说,本港回归后,大部份年份都有盈余,主要来自非经常收益,包括股票印花税、卖地收入等。
麦萃才说,要大幅削减政府开支不切实际,但可考虑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要做大经济个饼,以及等候市场复苏。 至于有助本港经济未来发展的项目,麦萃才说,可透过适当融资安排,包括发债等去处理,但最重要是发债所得资金不能用于日常支出,否则长远会出现入不敷支。
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洪雯表示,教育、医疗及社会福利开支都有空间减少,她以教育为例,现时非本地生的比率超过20%,未来将增至40%,培养1名大学生每年的成本约为30万元,但向非本地生只收取约15至18万元,间接是由当局补贴,她认为可以向非本地生逐步增加收费,直至收回成本,同时亦可以提供奖学金,吸引尖端人才来港读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