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新世界纪录 浏阳烟花到底有多绝
【刷新世界纪录 浏阳烟花到底有多绝】10月17日,浏阳烟花在表演中刷新世界纪录:15947架无人机划破天际,7496支烟花同步绽放,这一数量远超国外同类纪录,一举打破“世界上搭载烟花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世界上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让全球见证浏阳烟花的创新实力。当7496支日景烟花同时搭载在无人机编队上飞向天空,浏阳的天空瞬间变成了一幅动态画卷。“聆听花开的声音”日景焰火表演独具匠心,无人机编队搭载的烟花释放出蓝烟与红烟,交织出DNA螺旋结构,象征生命起源。随后,表演呈现“种子”破土、抽芽,直到“繁花”漫天盛放的完整过程,生动演绎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繁花”的生命历程。夜晚的“一朵属于我的烟花”网络烟花节更是刷新了人们的想象力。15947架无人机以天空为画布,呈现出一名小女孩牵动引线、放飞巨型烟花的生动画面。紫、蓝、橙等多色无人机层层铺展,宛如花瓣在夜空盛放。紧接着,无人机编队勾勒出地球轮廓,蓝色海洋、白色云层与斑斓陆地清晰可见;一株“参天大树”拔地而起,千发“金羽”烟花在树冠间流光溢彩、灵动起舞。
浏阳与花炮的缘分,远比这两项世界纪录悠久得多。据《中国实业志》记载,花炮“始于唐,盛于宋,而发源于浏阳也”。唐代《骇闻录》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1400年前,南川河两岸时闻有人被山魈所害。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大瑶的李畋在药师孙思邈帮助下,制作出了最早的爆竹,为唐太宗驱镇邪魅,从此被敕封为“爆竹祖师”。明清时期,浏阳成为湖南爆竹制造中心,鞭炮庄号遍及湖南省内外。在大瑶、金刚头、潭江、文家市等地,89%的居民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烟花鞭炮成为大行业,有“十家九爆”之称。
传统的浏阳花炮制作采用手工技艺,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为原料,总共需经12道流程、72道工序。
这场创纪录表演的背后,是一场烟花技术的静默革命。研发团队采用了最新研发的RIFF烟花专用编队无人机,该机型经过一年的改进、调试、优化,实现了可载重400克、10次可编程点火,并具备超强抗干扰和抗瞬时冲击力的飞控系统。“调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比如搭载不同口径和效果的烟花会改变飞机重心,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翻转、炸机,影响整个编队的飞行姿态。”花火剧团副总经理梁春晓透露。团队累计修改方案近30次,完成14次实地测试,最终才实现烟花绽放与无人机走位的完美同步。在药量控制上,精度达到了0.1克级,绽放高度误差不超过10米,发射药量仅为传统产品的十分之一。
安全与环保是本次烟花表演创新的核心底色。活动中使用的内筒型烟花彻底颠覆传统设计,通过无发射药技术实现焰火自然垂落的效果,燃放后不会有碎片落下来,发射筒也可以从无人机上回收并重复使用。“这次烟花燃放从药量上来讲,可能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就可做一场烟火燃放,这就是利用无人机融合的一个优势。”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总导演黄成表示。“虽然表演时间更短,但视觉效果更漂亮、主题更突出,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过去普通烟花动辄一大盆,这次的产品只有手指头大小。”尽管尚未实现百分百无烟,但通过环保材料的升级,烟尘排放已大幅降低。
浏阳烟花的魅力,早已超越国界。
从北京奥运会鸟巢特效焰火到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从海南三亚春晚分会场无人机烟火秀到香港迪斯尼乐园烟花表演,一场场绚烂璀璨的烟花秀惊艳了夜空。而这些美丽的起源,大多来自浏阳的一个小镇——大瑶。目前,浏阳生产的花炮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0%,而大瑶镇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炮及原辅材料集散中心。大瑶全镇花炮产业相关企业400多家,2020年花炮产业产值达197.6亿元,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和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浏阳的花炮产业已突破500亿元年产值,烟花爆竹产业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上海世博会到国庆盛典,浏阳烟花一次次照亮世界夜空。而这一次,它用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再次证明:千年烟火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足以让世界为之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