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学生满口“包的包的”网络梗 如何教 教师需提醒学生“要传承中华文化”!!
创始人
2025-10-23 20:06:14
0

  学生满口“包的包的”网络梗 如何教

  【学生满口“包的包的”网络梗 如何教】不知从何时起,小学的走廊与课堂,往日里总是充盈着"欢声笑语"的童真或"你追我赶"的雀跃,如今却悄然被一串简短、突兀的音节所统治。课间休息时,"包的,包的!"总伴随着某个孩子用力拍着胸脯的动作,那笃定的神情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承诺;当同伴完成一道难题或画出一幅好画时,"666!"的赞叹声便此起彼伏,这简短的三个数字已然成为对精彩表现的最高赞誉;遇到他人相助时,"栓Q"的尾音总带着一丝无奈的拖长,既像感谢又像调侃;而当目睹偶像级表现时,"YYDS"的呼喊便会瞬间引爆全场,那是对极致崇拜最直白的封神宣言。10月21日,江西某小学的教室里正上演着这样一幕: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布置作业时,突然停下粉笔,眉头紧锁地望向台下。"你们现在满口都是'包的''666',知道这是什么吗?"她举起手中的作业本,纸页上还留着学生用网络梗写的批注,"这是语言的退化,是思维的偷懒!"老师的声音突然提高,"这些词就像语言海绵里的水,挤走了原本该存在的优美表达。成语、谚语、歇后语这些文化瑰宝,在你们嘴里都变成了干巴巴的网络用语。'我可以'、'我势在必得',哪个不比'包的包的'有力量?中国文化五千年积淀的优雅,不该被这些碎片化的词汇覆盖!"。

  这些网络热词如同无形的风,从手机屏幕吹进校园,又从课桌间漫向操场。它们像带着磁力的密码,谁不说就仿佛被隔绝在某个隐秘的圈子之外。孩子们挥舞着这些语言符号,如同握着最新款的电子玩具,在社交的游乐场里乐此不疲地刷着存在感。某个课间,三个男生围在一起,一个刚说完"这题我包的",另一个立刻接上"666,大佬带飞",第三个则摇头晃脑地吐出"YYDS",三人相视而笑,仿佛完成了一场神秘的仪式。

  然而,那位江西老师的忧思,正像一根细针刺破气球般尖锐。当"包的"能替代"我保证"的郑重、"我尽力"的诚恳、"我一定做到"的坚定时,那些细腻的情感层次就被压缩成了一个干瘪的音响空壳。语言本该是思维的翅膀,如今却变成了遮蔽思考的帷幕——孩子们不再需要琢磨"势在必得"背后对目标的渴望、对能力的评估、对结果的预期,那些需要调动认知资源的心理建设过程,都被"包的"这个万能开关一键跳过。

  思想的深度,永远依赖于语言的精度。就像工匠打磨玉器,每个词语都是雕刻思维的刻刀。当孩子想说"势在必得"时,他必须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条:目标是否可行?能力是否匹配?结果是否可控?这是一个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内心建构过程。而当他脱口而出"包的"时,思维就像坐上了滑梯,从问题表面直接溜到结论,省略了所有需要攀登的思考阶梯。这种语言上的"省力模式",正在悄悄改变着下一代表达与思考的方式。

  长此以往,他们将如何描绘“喜悦”?是只会说“哈哈”,而忘了“喜上眉梢”、“心花怒放”?将如何表达“悲伤”?是只剩“emo”,而丢了“黯然神伤”、“肝肠寸断”?成语的凝练智慧,谚语的生活哲学,歇后语的幽默机锋,这些历经千年淬炼的优雅,若在童年时代就被阻断传承,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几个词汇,更是与一种深厚文化血脉的连接。

  这并不是要将网络用语妖魔化,它们本是时代土壤里生出的野草,自有其生命力。问题的核心,在于“习惯性覆盖”——当野草过于茂盛,侵占了花园里玫瑰与兰草的生存空间,整个园子的生态便失衡了。

  那么,如何在这片被网络热梗冲刷的语言河床上,重新播下优雅的种子?

  第一,以经典沉浸之法,抵御精神贫瘠的冲刷。让课堂回荡起朗朗书声,诵读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还应涵盖古典诗词与优美散文。让“落霞与孤鹜齐飞”所勾勒的壮美画卷,让“人生自古谁无死”所彰显的凛然气节,如潺潺清泉般浸润孩子的听觉,在他们稚嫩的脑海中精心构筑一座远比网络世界更为壮丽、更为细腻的语言殿堂。

  第二,以表达激励之举,替代简单粗暴的斥责。我们可以精心打造“优雅表达角”,鼓励孩子们用别具一格的方式赞美同学;可以开展“成语接龙”“诗词飞花令”等趣味活动,让丰富的词汇化作孩子们引以为傲的欢乐游戏。当孩子鼓起勇气说出“我对此充满信心”时,老师那一个饱含赞许的眼神,远胜过十次对“包的”之类语病无休止的批评。

  第三,以身教示范之力,实现文化的深度浸润。老师与父母,请率先成为优雅语言的践行者与传播者。当我们毫不吝惜地用“真是势在必得的气势啊”“这个构思别出心裁”等美好语言与孩子交流时,我们便是在为他们生动示范,何为语言的魅力与美好。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我们不能让下一代的精神世界,被禁锢在“包的”、“666”、“栓Q”的贫瘠荒漠里。优雅的语言,是思想的翅膀,是文化的根脉,更是一种深刻的自由——它让你在表达喜悦时,不仅能喊“奥利给”,更能吟出“春风得意马蹄疾”;在面临挑战时,不仅能说“加油”,更能呐喊“长风破浪会有时”。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小心翼翼的园丁,拔除野草,更精心浇灌花朵。因为我们要交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如何沟通,更是如何用一个更丰富、更精准、更优美的语言世界,去安放自己的一生,去连接民族的过去与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