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狙击手有多稳?一粒大米告诉你答案 一粒米钻14个孔保持米粒完整!
创始人
2025-10-23 20:07:05
0

狙击手有多稳?一粒大米告诉你答案

  【狙击手有多稳?一粒大米告诉你答案】一粒普通的大米,一枚细小的针,狙击手屏住呼吸,在米粒上钻出 14 个孔而保持米粒不碎 —— 这不是特技表演,而是中国海军某部狙击手的日常训练。​2025 年 10 月 22 日,一则关于狙击手训练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海军某部官兵正在进行被称为 “米上绣花” 的高难度训练,在细小的米粒上钻出多达14 个孔洞而保持米粒完整。这项看似简单的训练,实际上极度考验着狙击手的心理素质、耐性和手指协调性。一名参与训练的官兵坦言:“当针尖触碰到米粒时,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你和那粒米。” 这种全神贯注和平心静气的状态,正是一名优秀狙击手在战场上所需要的品质。​

  在普通人手中,针线和大米很难联系在一起。而在狙击手的训练场上,这却是锤炼极致专注力的重要一课。“米上绣花” 训练要求狙击手在细小的米粒上用针钻出多个孔洞,且不能使大米破碎。这不仅需要动作轻微,更要求狙击手保持全神贯注。一位经历过此训练的狙击手描述道:“针尖触碰到米粒的瞬间,所有杂念都必须排除,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那粒米。” 这种人枪合一、心无旁骛的状态,正是狙击手在战场上必备的心理素质。类似的训练在各部队狙击手培养中均有体现。第 72 集团军某狙击手队伍也将 “针穿米粒” 作为重要训练课目,要求在一粒米上钻出 4 到 5 个孔,并在限定时间内将米粒穿成一串。​

  除了 “米上绣花”,另一项令人惊叹的基本功是枪口立弹壳训练。狙击手要在枪口竖立弹壳,确保弹壳长时间不倒。这背后是狙击手对自己身体的绝对掌控 —— 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全身必须保持纹丝不动。在一些部队,狙击手们会在枪管上垒三四个弹壳,起初 10 分钟内不允许弹壳掉落,随后逐渐延长时间,直至能坚持1 个多小时。武警宁夏总队石嘴山支队的训练经验表明,这种训练极大地锻炼了狙击手据枪的稳定性与耐力。只有达到这种极致的稳定,才能在实战中保证射击精度。​

  传统训练方式锻造了狙击手的基本功,而现代科技则为狙击手训练提供了新的助力。海军某部与海军军医大学合作,引入专业反应力训练系统,通过视觉追踪、选择性注意力等专项训练,提升射手在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决策能力。同时,部队还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了一系列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例如,通过佩戴心率监测仪,在高强度运动后进行射击训练,并将心率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在第 71 集团军某旅的狙击手集训中,训练课目涵盖了校验射击、运动目标射击、远距离射击和夜间射击等多个高难度课目。狙击手要在 90 秒内完成 5 发射击,且弹孔散布必须严格控制在3 厘米以内。​

  平日千锤百炼的训练,最终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实现一击制敌。在一次运动目标射击训练中,第 71 集团军某旅的二级上士杨超在风速突增的情况下,迅速完成修正,4 发子弹精准穿透靶心。杨超总结道:“目标暴露窗口仅 30 米机动距离,必须同步计算横风补偿和提前量。从识别到击发,决策时间不能超过 3 秒。” 夜间射击更是对狙击手的严峻考验。狙击手需要借助热成像瞄准镜识别 500 米外温差仅 **0.5℃** 的热源目标。一位参与夜间训练的狙击手指出:“夜间环境下进行射击,误差概率大幅增加。”​

  中国狙击手的训练成果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展示。在 “锋刃 - 2025” 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中,中国狙击手与来自多国的优秀选手同场竞技。竞赛课目设置紧贴实战,包括 “暗箭刀锋”、“百步穿杨”、“搭乘舟艇水上狙击” 和 “远距离挑战狙击” 等 7 个课目。竞赛中,智能裁评系统将射击精度丈量到毫厘。每轮比赛结束后,系统会依据靶标命中情况、命中环数、比赛用时等信息,自动生成排行榜单,确保了竞赛的公平公正。这些国际比武竞赛,既展现了中国狙击手的过硬实力,也为各国狙击手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从 “米上绣花” 到 “百步穿杨”,从训练场到国际赛场,中国狙击手们用极致的专注、绝对的稳定,诠释着新时代军人的专业素养。一粒米,14 个孔,见证了中国狙击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些隐藏在平凡训练中的非凡功夫,正是他们战场上一击制胜的底气所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