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
【西安补水喷雾式下雨 高校秒变仙宫】10月1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与强降温预警,明确指出10月13日起,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大范围强降雨与气温骤降过程。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华南东部等地成为降雨核心区,局地累计雨量或超250毫米。这场“风雨交加”的天气剧变,正牵动着亿万民众的神经。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10月13日至15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及山东北部等地将遭遇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四川东北部局地累计雨量可达180-250毫米,接近当地常年10月总降水量的两倍。陕西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本轮秋淋(秋季连绵阴雨)自8月25日启动,较常年提前18天,且雨日多、强度大,导致土壤含水量饱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激增。在华南,台风“浪卡”的登陆进一步加剧了雨势。10月13日傍晚,台风将在海南陵水至文昌一带沿海登陆,随后穿过海南岛进入北部湾,给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及海南岛带来大到暴雨,广东局地甚至可能出现特大暴雨。气象专家提醒,台风与冷空气的“联手”可能导致降雨强度超预期,需警惕城乡积涝与次生灾害。13日,随着降雨减少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低的情况会明显好转。城市中,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兰州、银川,13日最高气温都将重返20℃或以上。济南和郑州也将紧随其后,14日最高气温也会回到20℃以上。
13日起,随着弱冷空气渗透南下,南方的高温会有所缓和,但在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仍有顽固的高温天气。
需要注意的是,更猛烈的降温还在后面,预计15日至19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带来明显大风降温天气。届时北方大部气温又会降至大幅偏低的状态,而南方则是告别暑热,天气正式凉快下来。
强降雨与降温的叠加,对民生领域造成多重冲击。在交通方面,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公路因积水、塌方导致通行受阻,西安至太原高铁部分路段12日出现延误;华南沿海因台风“浪卡”影响,琼州海峡客滚船13日全线停航,海南环岛高铁部分区段限速运行。
农业领域,四川、陕西等地的秋收作物面临“泡汤”风险。南充市蓬安县农户李建国表示:“玉米刚收完,稻子还泡在水里,再下两天雨就要发芽了。”气象部门建议,川陕等地需抢抓13日降雨间歇期抢收成熟作物,同时疏通农田排水渠道,降低内涝损失。
城市运行方面,深圳、广州等华南城市因持续暴雨开启“看海模式”。10月12日,深圳龙华区部分路段积水达50厘米,外卖骑手王师傅苦笑:“电动车轮子都快淹没了,送一单要花平时两倍时间。”专家提醒,公众需避免涉水行走,防止触电与感染风险。
面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已启动应急响应。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多部门发布《气候趋势预测公报》,指出10月14-16日、21-23日还将有两轮冷空气过程,建议公众密切关注气象预警,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危险区域。
在技术层面,深圳气象局推出“暴雨预警地图”,实时显示积水点与避险场所;四川气象部门利用无人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提前转移风险区居民。社会层面,志愿者组织“暴雨互助群”,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提供送餐、代购服务,彰显城市温度。
当暴雨倾盆、气温骤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天气的极端,更是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与韧性。从气象卫星的精准监测,到基层干部的连夜值守;从农户抢收作物的争分夺秒,到外卖骑手涉水送餐的坚守岗位,每一份努力都在诠释:极端天气或许无法避免,但通过科学防御与全民协作,我们定能将损失降至最低。正如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所言:“天气在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不能变。”在这场风雨中,让我们以理性应对极端,以温情守护彼此,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风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