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有病去医院 有事找法院
【王老吉:有病去医院 有事找法院】10月10日晚,一则仅12个字的声明将中国凉茶行业两大巨头——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矛盾推向高潮。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谢谢!”这场看似简短的回应,实则是双方长达十余年商标纠纷的最新延续,更折射出中国品牌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法律与市场双重挑战。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纠葛始于2011年。当年,广药集团(王老吉商标持有方)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指控鸿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通过贿赂手段低价续签商标使用权。2012年,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胜诉,加多宝被禁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这场裁决彻底改写了行业格局:加多宝迅速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宝”,并沿用红罐包装与“怕上火”广告语,而王老吉则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权益。此后,双方在商标、包装、广告语等领域展开多轮诉讼:红罐包装之争: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裁定红罐包装装潢权益由双方共同享有,终结了持续五年的“红罐大战”。广告语纠纷:王老吉指控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构成虚假宣传,历经六年诉讼后,加多宝虽胜诉但需停止使用相关广告语并赔偿。赔偿金额争议:2023年7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加多宝六家公司赔偿广药集团3.17亿元,加多宝随即上诉。这些诉讼不仅消耗了巨额法律成本,更让两家企业陷入“诉讼即营销”的怪圈——据统计,双方十年间发布的相关声明与公告超过200份,平均每月两次“隔空对战”。
2025年的矛盾升级,源于双方对海外市场的争夺。10月10日,加多宝通过公众号发布声明,宣称其关联公司万捷有限公司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王老吉”商标,并在加拿大联邦法院及欧盟普通法院胜诉。具体而言,2024年6月7日,加拿大联邦法院确认万捷在加拿大的八项“王老吉”商标注册合法;欧盟普通法院亦维持了相关商标注册。
对此,王老吉迅速反击。其大健康公司称,广药集团作为商标所有人,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王老吉”“WALOVI”系列商标注册,并指责加多宝通过离岸公司“恶意抢注”,干扰其海外业务。王老吉透露,已在21个国家/地区发起维权,其中10个国家/地区的审理机关已撤销加多宝商标。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明确表示,若商标注册仅为排除他人使用而保留权利,即便象征性使用也不构成“认真使用要件”,因此应予撤销。
这场海外商标战的本质,是商标权的地域性原则与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冲突。律师指出,商标权仅在注册国有效,加多宝在加拿大、欧盟的胜利并不影响王老吉在其他国家的权益;反之亦然。这种“碎片化”的商标格局,迫使中国企业必须在每个目标市场单独布局,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法律泥潭。
持续十余年的纠纷,已对双方市场表现造成显著影响。据第三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王老吉与加多宝合计占据中国凉茶市场68%的份额,但较2012年的82%下滑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兴品牌如和其正、元气森林等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凉茶行业整体增速从2015年的15%降至2025年的3%。
消费者调研显示,42%的受访者认为“频繁诉讼降低品牌好感度”,28%的人表示“难以区分两家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网友对王老吉12字声明的调侃亦反映出公众情绪:“这比看连续剧还累,能不能好好卖凉茶?”“企业打架,消费者买单,价格越来越贵。”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海外商标战,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深刻教训。提前布局,规避风险:企业需在目标市场提前注册商标,避免被竞争对手“截胡”。例如,华为早在2001年便在欧盟注册“HUAWEI”商标,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尊重法律,避免“恶意”指控:加多宝在海外通过关联公司注册商标的行为,虽在法律上存在争议空间,但易被贴上“恶意抢注”标签,损害企业声誉。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凉茶行业本可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共同增长,但持续诉讼导致双方营销成本激增,行业创新动力不足。
王老吉12字声明的背后,是两家企业十年积怨的集中爆发,更是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跨越的门槛。当商标战从国内蔓延至海外,当法律诉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我们不禁要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商标权,还是产品力与品牌力?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法庭上的胜负,而在于回归商业本质——以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品质赢得市场信任。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凉茶的战场从来不在商标注册处,而在消费者的舌尖与心头。”当王老吉与加多宝能将精力从诉讼转向产品升级、渠道拓展与文化传播时,中国凉茶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第二春”。这场商标战终将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不应被遗忘:在全球化与法治化的时代,中国品牌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更要以开放心态拥抱竞争,方能在世界舞台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