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赖清德“台湾之盾”不堪一击
【解放军:赖清德“台湾之盾”不堪一击】10月12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发言人针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近期抛出的“台湾之盾”计划作出严正回应,直言该计划“在解放军面前不堪一击”,并强调“台独”分裂行径注定失败。这场围绕台海安全的舆论交锋,再次将赖清德当局“以武谋独”的荒谬本质暴露无遗。赖清德在10月10日“双十”讲话中宣称,将通过三项措施构建“台湾之盾”:一是整合“爱国者”“天弓”等防空系统,形成多层次拦截网络;二是引入AI技术提升指挥效率;三是深化与“先进国家”军工合作,推动本土产业链升级。然而,这一计划从提出伊始便饱受质疑。技术层面,台军试图将新旧不一的雷达、链炮、NASAMS系统与“爱国者”导弹整合,却面临美国“金穹”系统曾遭遇的通信延迟难题。台防务部门前顾问卢德允直言,解放军191型箱式远火系统展示的战术导弹已覆盖台湾全岛,而NASAMS系统射程提升的代价是弹药消耗激增、装填速度缓慢,根本无法应对无人机蜂群饱和攻击。经济层面,赖清德计划将防务预算从当前占GDP的2.5%提升至2026年的3%、2030年的5%,甚至试图迎合特朗普政府要求达到10%。岛内学者算了一笔账:若按10%计算,台湾年度防务支出将占财政总预算的84%,连医保、教育等民生支出都将被挤占。这种“掏空家底买安全感”的疯狂,被民众嘲讽为“连军国主义日本二战末期都做不到的荒唐”。赖清德宣称“台湾之盾”将发挥“不对称战略”效能,但现实却戳破了这一泡沫。一方面,台军自残问题持续恶化。据台审计部门报告,近五年台军“意外伤损”达737人,其中自残致死97人,2025年自残人数更呈陡增趋势。士兵用生命抗议的背后,是台军“豪猪战略”下“以血肉之躯吓阻大陆”的残酷逻辑。美方深夜运抵的8万套单兵装备,不过是将台军推向火线的“催命符”。
另一方面,解放军的实战能力已形成压倒性优势。2025年4月,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多兵种围台演训,检验了“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的成熟度。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明确指出:“台独”武装花巨资拼凑的“自制潜艇”“远火拦截系统”,在解放军东风导弹、歼-20战机、075型两栖攻击舰组成的立体攻防面前,“如同儿童玩具”。
赖清德抛出“台湾之盾”的真正目的,绝非维护台海和平,而是为其“台独”路线续命。其一,制造“武力保台”幻想,掩盖分裂本质。他刻意模糊“中华民国”与“台湾”的界限,在讲话中37次使用“台湾”替代“中国”,将二战胜利80周年歪曲为“终战80周年”,妄图割裂台湾与中国的主权联系。
其二,迎合美国对台军售需求,甘当“提款机”。特朗普政府随口一句“台湾军费应达GDP10%”,赖清德便立即调整预算,甚至主动提出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将核心产业拱手相让。这种“尽台湾之物力,结外部之欢心”的行径,被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痛批为“缴保护费的荒谬”。
其三,转移社会矛盾,掩盖施政无能。面对“大罢免”撕裂的台湾社会、去中国化激化的战争风险、能源政策导致的停电危机,赖清德却将花莲灾后民众自救的“铲子超人”美化为政绩,用“AI新十大建设”的空头支票粉饰太平。韩国瑜在质询中一针见血:“这些隐形堰塞湖,才是赖清德不敢触碰的真问题。”
解放军的严正声明,不仅是对“台湾之盾”的技术解构,更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政治宣判。从法律层面看,《反分裂国家法》与《刑法》第102条已为惩治“台独”提供明确依据,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面临法律严惩。从民意层面看,2024年台赴陆游客占比达16.4%,台生报考大陆高校热度不减,两岸婚姻、就业合作持续深化,这些数据印证着“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的主流民意。从国际层面看,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与二战历史文件早已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赖清德妄图以“终战叙事”篡改历史,不过是蚍蜉撼树的闹剧。
历史终将证明,嘴上的“台湾之盾”挡不住解放军的钢铁洪流,政治操弄的“团结假象”掩不住民进党当局的无能本质。当14亿多中国人民的统一意志汇聚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任何“台独”分裂图谋都必将被碾得粉碎。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说:“我们有能力粉碎一切分裂活动,有信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这既是庄严承诺,更是不可撼动的历史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