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博主”诱导策反100余人窃密
【“美女博主”诱导策反100余人窃密】10月12日,国家安全部发布的一则案例引发全网震动——一名伪装成“美女旅游博主”的境外间谍,以拍摄爆款视频为诱饵,成功策反我国境内100余名人员,其中不乏边境地区干部群众。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境外势力渗透手段的隐蔽性,更敲响了全民反间防谍的警钟。西藏某高校大学生小杰是这场阴谋的第一个“吹哨人”。2025年9月,他在社交平台收到自称“小椰”的美女博主私信,对方以“拍摄小众景点爆款视频”为由,邀请他共同创作。小椰的朋友圈展示着全国各地的旅行照片,账号简介标注为“某自媒体公司签约博主”,看似专业的背景迅速拉近了与小杰的距离。随着互动深入,小椰提出具体合作方案:由小杰先行拍摄西藏某地十多个坐标点的空镜和延时摄影素材,承诺支付劳务费并推荐实习机会。然而,当小杰将坐标输入地图后,发现其中多处紧邻军事管理区。“战略要地不可能密集出现‘小众景点’!”他立即联想到入学时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果断拨打12339举报电话,完整提交了聊天记录、账号信息等证据。国家安全机关迅速介入调查,揭开了这起跨国窃密案的冰山一角。据国家安全部披露,“小椰”背后是一个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设计的渗透网络。该组织以“自媒体项目合作”为幌子,通过情感拉拢、利益诱惑等手段,在社交平台广泛撒网。其目标不仅包括普通网民,更重点瞄准边境地区干部、高校学生等群体。“他们利用年轻人对网红行业的向往,以‘实习机会’‘劳务报酬’为诱饵,逐步引导目标人物拍摄敏感区域影像。”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指出,部分受骗者甚至在不知情中成为间谍工具。例如,某边境村干部在“小椰”指导下,以“乡村旅游宣传”名义拍摄了军事设施周边地形;一名大学生则按照要求记录了某科研基地的车辆出入规律。
截至案发,该组织已通过100余名境内人员获取大量涉密信息,涉及军事部署、科研动态等多个领域。更令人震惊的是,“小椰”的账号仅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一个分工明确的间谍网络:技术组负责伪造博主身份,情报组筛选目标,行动组实施具体策反。
这并非境外间谍首次利用社交平台渗透。2020年,云南省某省直机关工程师黄娟的案例曾引发轩然大波。她在境外留学期间,被伪装成学者的间谍以“美男计”策反,回国后不仅自己窃取机密文件,还拉拢担任副县长的丈夫李宏伟共同泄密。17年间,夫妻二人向境外提供机密级文件4份、秘密级文件10份,非法获利超百万元,最终双双获刑。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间谍活动已从传统领域向网络空间、民生领域全面渗透。”国家安全专家分析,境外势力正通过“精准画像”锁定目标——对大学生用“职场机遇”诱惑,对基层干部以“项目合作”接近,对科研人员则以“学术交流”为名套取信息。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受骗者并非主动叛国,而是在“举手之劳”“赚外快”等心理驱使下,逐步滑向犯罪深渊。正如小杰在举报后所言:“我以为只是帮个忙,没想到会成为伤害国家的帮凶。”
这起案件的破获,得益于我国全民反间防谍体系的日益完善。自2017年《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12339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渠道已成为拦截间谍活动的重要防线。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接到涉及国家安全的举报线索超10万条,其中近三成与网络空间相关。
“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国家安全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近年来,境外间谍活动呈现“化整为零”“长期潜伏”等新特点,普通民众的警惕性成为阻断窃密链条的关键。例如,2023年,一名快递员在派件时发现客户要求拍摄某军工企业周边环境,立即举报后协助破获一起间谍案。
为提升全民防范意识,国家安全部推出“全民防线——国家安全机关典型案例解析”专题,通过真实案例揭露间谍手法。同时,多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反间谍知识竞赛”等活动,将防范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这起“美女博主”策反案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国家安全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当100余名普通人在诱惑面前失去警惕,当边境地区的山水成为间谍镜头中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承认:和平年代的国家安全,早已超越硝烟弥漫的战场,渗透进社交平台的每一次点赞、每一条私信、每一个地理坐标的分享。
小杰的果断举报,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表彰,更为全社会树立了标杆——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没有“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只有“人人有责”的守护者。正如国家安全部在通报中所言:“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更是公民义务。”当12339的电话铃声响起,当每一个网民学会对“完美邀约”保持怀疑,当每一次对敏感信息的警惕都化作行动,我们便筑起了比任何间谍技术都更坚固的防线。因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14亿人的清醒与担当,才是守护国家安全最强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