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居民楼出现空心菜“瀑布”
【浙江一居民楼出现空心菜“瀑布”】近日,浙江金华一栋居民楼因“空心菜瀑布”成为网络焦点。五楼阳台垂下的藤蔓如绿色瀑布般直抵一楼,近十米长的空心菜藤蔓覆盖了整面外墙,引得路人驻足惊叹。拍摄者葛女士称,自己接孩子放学时偶然发现这一奇景,“去年还没有,短短几个月就长成这样,远看像绿植墙,走近才发现是能吃的空心菜!”视频发布后,#浙江空心菜瀑布#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戏称“住户家怕是装了‘蔬菜自动生长机’”。据葛女士回忆,10月9日她途经金华市婺城区某居民楼时,被一抹从五楼倾泻而下的绿色吸引。起初她以为是常见的绿萝或爬山虎,走近却发现叶片宽大、茎秆中空的藤蔓竟是空心菜。“我拍了视频发到网上,网友说这是‘藤藤菜’,还有人调侃‘住户家菜园子溢出屏幕了’。”这一发现迅速引发连锁反应。10月10日,网友纷纷晒出自己阳台种菜的“战绩”,但与金华这栋楼的“规模化种植”相比,大多显得相形见绌。住户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藤蔓始于五楼阳台的花盆,因空心菜极强的攀援性和生长速度,加之今年秋季气候湿润,藤蔓得以突破空间限制向下垂落。“我们也没想到会长成这样,现在每天都要修剪,不然会缠住楼下晾衣杆。”
这场绿色奇观在网络上引发两极讨论。支持者将其视为“都市田园”的典范,网友“菜园子阿强”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垂直农业!住户可以直接从阳台摘菜炒,告别预制菜。”更有网友戏称要组团“偷师”,学习如何在高层建筑中打造“空中菜园”。
然而,江门市疾控中心的提醒为狂欢泼下一盆冷水。专家指出,茂密藤蔓可能成为蚊虫的“理想栖息地”:叶片覆盖会阻挡光照和通风,导致环境潮湿;藤蔓根部腐叶发酵形成天然“蚊虫食堂”;花盆托盘、藤蔓凹槽等处积水更易滋生蚊卵。新会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商锦灿形象比喻:“这就像给蚊子盖了‘防空洞’和‘产房’,增加了登革热等虫媒疾病的传播风险。”
对此,住户李女士表示已采取措施:“我们每天清理藤蔓下的积水,还在阳台安装了灭蚊灯。”但网友“健康卫士小王”仍担忧:“就算住户自己清理,整栋楼的外墙藤蔓谁来管?物业该出手了!”
金华“空心菜瀑布”并非孤例。近年来,上海、广州等地均出现过“阳台菜园”爆红事件,反映出都市人对自然与食物的双重渴望。
农业专家分析,空心菜因其耐涝、耐热、再生能力强的特性,成为高层种植的优选品种。“普通空心菜从播种到采收只需30天,像金华这样垂落生长的藤蔓,可能是采用了‘深液流水培’技术,通过营养液持续供给实现快速生长。”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指出。
而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动因,则源于都市人对“可控生活”的追求。在食品安全焦虑与自然缺失症的双重夹击下,阳台种菜成为一种情感补偿方式。网友“都市农夫老张”的留言引发共鸣:“看着自己种的菜从阳台垂下来,那种丰收感比打游戏升级还爽!”
尽管“空心菜瀑布”带来视觉震撼,但其暴露的公共管理问题不容忽视。根据《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居民楼外墙种植需经物业及城管部门审批,且不得影响建筑安全与消防通道。然而,现实中此类“自发绿化”往往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金华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已派员实地勘察,要求住户限期修剪藤蔓并加固支撑结构。“我们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绿化,但必须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物业方则透露,正与住户协商将部分藤蔓移植至小区公共绿地,打造“共享菜园”。
这场由空心菜引发的网络狂欢,最终指向一个永恒命题:如何在都市化进程中保持与自然的联结?金华的“瀑布菜园”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它既非对乡村的简单复制,也非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而是通过创造性利用空间,让食物生产与生态美学在高层建筑中达成微妙平衡。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农夫,但需要每个人都能在混凝土里种下一株植物。”当空心菜的藤蔓穿越楼层界限,它所承载的不仅是食物的自给,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礼赞,对都市人心灵荒漠的温柔灌溉。
从五楼垂落的空心菜,最终成为观察当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棱镜。它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的眷恋、对健康的追求,以及在规则与自由间的艰难博弈。或许,真正的城市文明不在于消灭每一株野草,而在于学会与它们共生——就像那株突破空间限制的空心菜,既向下扎根,也向上生长,最终在钢筋森林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绿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