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警方:炸药厂爆炸事件致16人死亡
【美国警方:炸药厂爆炸事件致16人死亡】10月10日清晨7时50分,美国田纳西州汉弗莱斯县与希克曼县交界处突然传来巨响——专门生产军用炸药与高能弹药的Accurate Energetic Systems工厂发生剧烈爆炸,火光冲破天际,整片厂区在浓烟中化为焦土。截至当地时间11日,警方确认16人死亡,19名员工下落不明,五角大楼与联邦调查局已介入调查。这场被当地县长吉姆·贝茨称为“震动全县”的灾难,不仅暴露了工业安全管理的漏洞,更将高危产业与社区安全的矛盾推上风口浪尖。
爆炸发生在工厂早班作业期间,威力之大令数十英里外的居民震惊。距离厂区15英里的巴克斯诺特镇居民贝奥妮卡·霍尔特回忆:“整栋房子像被巨浪掀翻,窗户玻璃炸成碎片,我第一反应是战争爆发了。”在20多公里外的小镇罗贝尔维尔,房屋剧烈晃动导致书架倾倒;甚至40公里外的圣菲镇,也有居民报告“墙壁裂缝扩大”。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现场视频显示,爆炸产生的蘑菇云直冲云霄,一栋八层高的生产楼被夷为平地,周边停放的车辆被气浪掀翻,金属碎片如雨点般散落。
“这根本不是普通爆炸,而是核弹级的冲击。”田纳西州应急管理负责人奥德尔·波伊纳指出,厂区内存放的硝化甘油、TNT等高危化学品在高温下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二次爆炸风险极高。为避免伤亡,救援队伍被迫在厂区外围建立警戒线,通过无人机与热成像仪搜寻幸存者。截至11日晚,消防部门已对3处残留火点实施受控引爆,但核心区域温度仍超过500℃,搜救工作陷入停滞。
涉事工厂隶属于Accurate Energetic Systems公司,这家成立于1980年的企业是美国国防部认证的“战略物资供应商”,专门为F-35战斗机、海军舰载导弹等武器研发高能炸药。厂区占地1300英亩,设有8座生产楼与1个爆炸测试实验室,每日进行数十次炸药性能试验。2020年,该公司曾获田纳西州政府60万美元补助扩建产能,承诺新增80个就业岗位,但安全记录却存隐患——2014年4月,该厂区由Rio Ammunition公司运营时,曾因炸药混合工序违规引发爆炸,造成1死3伤,整栋建筑被摧毁。
“他们为了利润不断压缩安全成本。”当地工会代表汤姆·威尔逊透露,近年来员工多次举报设备老化、培训不足等问题,但均未得到重视。更令人震惊的是,事故前一周,厂区刚完成一批新型云爆弹的交付,其爆炸当量相当于3吨TNT。五角大楼发言人承认,该批弹药原定运往中东战场,但拒绝评论是否与事故有关。
爆炸发生后,超过300名消防员、急救员与ATF(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专家赶赴现场。然而,厂区内存放的未反应硝化纤维在高温下持续分解,导致局部区域温度飙升至800℃,救援人员被迫在500米外建立指挥部。“我们甚至无法靠近核心区,每一步都可能触发新的爆炸。”ATF调查组长马克·罗林斯表示,团队正通过卫星图像与化学传感器分析残留物,试图锁定起火点。
与此同时,失踪员工家属在临时安置点崩溃痛哭。42岁的机械师约翰·米勒的妻子艾米丽哽咽道:“他早上出门时还说‘今天要测试新配方’,现在连遗体都找不到。”当地医院已接收7名重伤员,其中3人因吸入有毒气体导致肺部纤维化,需依赖ECMO设备维持生命。州政府宣布汉弗莱斯县进入紧急状态,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
目前,爆炸原因仍笼罩在迷雾中。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或与炸药干燥工序的温度控制失误有关。一名匿名员工向媒体透露,10月9日晚,3号干燥室的温控系统曾多次报警,但值班主管仅关闭警报未进行检查。此外,厂区长期存在的“超量存储”问题也引发质疑——按照规定,硝化甘油存储量不得超过500公斤,但事故后清理出的残骸显示,实际存储量可能超过3吨。
“这不是意外,而是必然。”安全工程师亨利·布鲁克斯指出,美国军工企业为追求合同交付速度,普遍存在“安全让步生产”的现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5年间,全美军工企业共发生重大爆炸事故23起,其中70%涉及违规操作。而此次事故中,Accurate Energetic Systems的保险理赔记录显示,该公司过去5年未更新任何安全设备,却将利润的15%用于股东分红。
当硝烟逐渐散去,这场灾难留下的不仅是16个破碎的家庭,更是一个尖锐的拷问:在追求军事技术领先的同时,如何守护普通人的生命尊严?田纳西州参议员玛丽·科顿在记者会上怒斥:“我们允许这些企业在居民区旁存储致命炸药,却从未要求他们公开安全审计报告,这是对生命的犯罪!”
事实上,类似的悲剧并非孤例。2023年,得克萨斯州一家化肥厂因硝酸铵存储不当爆炸,造成22人死亡;2024年,路易斯安那州化工厂泄漏导致300人中毒。每一次事故后,企业总以“意外”“不可抗力”推脱责任,而监管机构则陷入“调查-整改-再事故”的循环。“真正的进步,不在于造出更强大的武器,而在于能否保护制造它们的人。”社会学家大卫·李在专栏中写道。当Accurate Energetic Systems的招牌在废墟中倾斜,它警示的不仅是某个企业的管理漏洞,更是整个社会对“安全与发展”平衡的忽视。或许,只有当每一份安全报告、每一次设备检修都被郑重对待时,那些在爆炸中消逝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