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追求“情绪旅游” 在旅途中寻找心灵栖息地!
创始人
2025-10-05 18:04:48
0

年轻人开始追求“情绪旅游”

  【年轻人开始追求“情绪旅游”】2025年国庆黄金周,当多数人还在讨论“打卡式旅游”的攻略时,一股新的旅行风潮已悄然席卷年轻群体——他们不再执着于热门景点的“到此一游”,而是转身奔向草原、古村、非遗工坊,甚至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反向旅行”。这股被称作“情绪旅游”的新趋势,正以“疗愈心灵”“释放压力”“寻找自我”为核心,重新定义着旅行的意义。在社交平台上,“情绪旅游”相关话题的浏览量已突破百亿次。一位来自北京的95后游客李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国庆期间,她没有选择挤满游客的网红城市,而是独自驱车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在那里,她住进蒙古包,白天骑马放牧,夜晚躺在草地上看银河。“不需要攻略,不用赶时间,只是单纯地感受风、阳光和草地的气息,这种放松是城市里永远得不到的。”李然说。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根据携程发布的《2025暑期出游市场报告》,今年暑期,“精神村民”“City ride(城市骑行)”“演唱会+旅行”等提供高情绪价值的玩法受到年轻人追捧。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期间,“00后”游客占比达62%,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文物游、国门游、工业旅游等新玩法,而非传统景点。“情绪旅游的核心,是从‘观光’转向‘疗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当代年轻人面临学业、职场、婚恋等多重压力,旅行成为他们逃离现实、修复内心的‘精神避难所’。”情绪旅游的魅力,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年轻人正用创意将旅行与情感需求深度绑定,衍生出多种细分形态:“与其在热门城市排队两小时拍照五分钟,不如去冷门小城躺平三天。”这是28岁的程序员张明的旅行哲学。国庆期间,他选择了山西晋城,穿上晋商服饰逛皇城相府,在博物馆里“补习”历史。“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只有慢节奏的生活和厚重的文化,这种体验才是我想要的。”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县域目的地旅游订单平均增长36%,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年轻人用脚投票,证明“小众即正义”。

  在景德镇,游客可以化身“瓷匠”,亲手拉坯、画青花;在西安,穿汉服逛大唐不夜城已成为标配;甚至在杭州的茶园里,年轻人跟着茶农采茶、炒茶,体验“从枝头到杯中”的全过程。

  “这种沉浸感让人忘记现实身份,仿佛进入另一个平行世界。”00后游客小林在体验完“一日晋商大小姐”后感慨,“穿上那身衣服的瞬间,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人说‘人生如戏’。”

  对于喜欢挑战的年轻人来说,徒步、溯溪、攀岩等户外运动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在贵州天坑,游客可以荡起高空秋千,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在四川阿坝,轻量级溯溪活动让都市白领在溪水中找回童年的欢乐。“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去徒步。走到山顶,大喊几声,所有烦恼都随风飘散了。”上海白领陈薇说。

  国潮复兴背景下,非遗体验、寺庙禅修、国风音乐节等文化活动成为情绪旅游的新宠。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年轻人跟着僧人打坐、练拳,体验“禅武合一”的境界;在苏州平江路,听一曲评弹,品一杯碧螺春,仿佛穿越回江南旧梦。

  “文化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当我在敦煌莫高窟看到千年壁画时,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历史的厚重感’,这种震撼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游客王磊说。

  情绪旅游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社会结构、消费心理与技术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2023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8%的受访者存在健康困扰,其中情绪问题排名第二。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年轻人急需一个“情绪出口”。旅行,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这届年轻人拒绝被定义,他们要的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指出,“盲盒、剧本杀、密室逃脱的火爆,都证明了体验经济的崛起。情绪旅游,不过是这种趋势在旅行领域的延伸。”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情绪旅游#话题下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人分享“草原躺平日记”,有人记录“古村慢生活”,还有人直播“寺庙禅修实录”。这些真实、鲜活的分享,进一步激发了更多人的旅行欲望。

  “以前旅行是‘看世界’,现在是‘找自己’。”旅游博主“小野”说,“当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别人通过旅行治愈了自己,你也会想:‘也许我也可以。’”

  尽管情绪旅游势头正猛,但其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挑战。随着情绪旅游的火爆,一些商家开始“蹭热度”,推出“伪情绪”产品。例如,某些“禅修班”实为高价培训课,某些“古村体验”沦为拍照打卡点。如何保持旅行的纯粹性,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众目的地往往面临承载力有限、服务不足的问题。一位游客曾在某冷门古镇吐槽:“民宿条件差,餐厅选择少,连WiFi都时断时续。”情绪旅游的普及,需要目的地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

  情绪旅游是否会像“特种兵式旅游”一样昙花一现?专家认为,关键在于能否持续创新。“只要年轻人对自我探索的需求存在,情绪旅游就有生命力。”王鹏说,“但行业需要不断推出新玩法、新场景,才能保持吸引力。”

  情绪旅游的兴起,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人本消费”的回归。他们不再满足于“看过多少风景”,而是更在意“在旅途中收获了什么”。无论是草原上的一场日落,还是古村里的一次手工艺体验,这些瞬间都在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修复内心、积蓄力量。正如一位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的:“我们跋山涉水,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为了在某个瞬间,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情绪旅游,或许正是这样一场关于自我、关于生活、关于成长的温柔革命。当旅行的意义从“打卡”升华为“疗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变革,更是一个时代对精神需求的深刻回应。在这条路上,每个年轻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而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旅行的风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