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悟空带火的小西天:游客暴增百倍 百倍客流下的文化突围与民生答卷!
创始人
2025-10-05 12:03:12
0

被悟空带火的小西天:游客暴增百倍

  【被悟空带火的小西天:游客暴增百倍】2025年国庆假期,山西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因《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身份持续引爆旅游市场。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悬塑艺术殿堂,在国庆首日接待游客9502人次后,次日即突破1.6万人次大关,较2023年全年13.36万人次的客流量暴增百倍。当“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游戏台词照进现实,一场关于文化遗产活化、县域经济转型与基层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题,正在黄土高原深处悄然作答。“大雄宝殿内169平方米空间里,1673尊悬塑佛像层层叠叠,仿佛穿越时空的立体画卷。”站在殿前,北京游客李女士举着手机反复调整角度,试图捕捉悬塑群中“飞天捧经”的细节。这座被梁思成誉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绝唱”的古建,在2024年8月《黑神话:悟空》上线后,随着游戏画面中“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经典场景,彻底打破地理界限。数据印证着这场文化狂欢:2023年全年游客13.23万人次,2024年飙升至168万人次,2025年国庆单日客流量突破1.6万,门票收入从2023年的200万元跃升至2025年截至目前的1600万元。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爆发式增长并非昙花一现——2025年春节期间,景区因初八庙会人流量饱和,不得不建议游客“初九后前往”。“我们想过会火,但没想过这么火。”隰县文旅局局长王明在指挥部揉着发红的眼眶。国庆期间,他每天工作18小时,既要协调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8个专班,又要应对游客在社交平台发起的“小西天体验测评”。当某网红发布“排队3小时看佛5分钟”的吐槽视频冲上热搜时,整个隰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景区最大承载量从2023年的3000人提升至1万人,并推出分时段预约、免费摆渡车等12项应急措施。

  10月2日14时,小西天景区入口处,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引导游客扫码预约。“请走3号通道,前面50米有免费饮水点。”说话的是隰县公安局局长张伟,他手中的对讲机不断传来各点位汇报:“凤凰街步行区人流密度正常”“莲花广场文创摊位补货完毕”。这位因“半小时解决问题”承诺走红的干部,此刻已在烈日下连续执勤6小时。

  这样的场景,是隰县“全员迎战”模式的缩影。县委书记李俊平坐镇指挥部,通过监控大屏实时调度;副县长吕学慧装扮成“唐僧”与游客互动;交通局长在高速路口向自驾游客发放隰县地图和玉露香梨;就连82岁的非遗传承人王大爷,也在景区义务表演“隰州鼓书”,用苍老的嗓音唱着:“小西天,大变迁,悟空引得凤凰来……”

  “这不是简单的旅游接待,而是一场治理能力的考试。”山西省社科院专家指出,当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山区县,突然面对日均万人的客流冲击,隰县用“干部取消休假全员上岗”“机关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商户承诺不涨价”等举措,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协同、全民参与”的服务体系。这种治理智慧,在10月3日发布的《再致小西天广大天命人的一封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深知,每一张门票背后都是一份期待,每一次吐槽背后都是一份热爱。”

  当游客王女士在景区对面的“玉露香梨体验店”扫码下单时,她可能不会想到,这笔订单正参与着县域经济的深刻变革。作为全国最大的玉露香梨种植基地,隰县2024年梨果产业收入达2.83亿元,其中游客直接消费占比超30%。“很多游客尝过梨子后,会在离县前买10斤装礼盒。”果农老张的摊位前,电子秤不断响起提示音。

  这种“农业+文旅”的化学反应,正在重塑隰县的产业版图。在县委“3545”战略指引下,当地政府推出“三个一”工程:打造一条古建文化旅游带,建设一个玉露香梨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国庆期间,新落成的“悬塑数字艺术馆”用VR技术还原修复过程,让游客“走进”千年佛国;而投资2000万元的“悟空主题街区”,则通过光影秀、剧本杀等业态,将游戏流量转化为夜间经济增量。

  “我们不仅要接住流量,更要让流量生根。”副县长吕学慧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旅游线路图:红色教育基地、千年霍泉、非遗工坊……这些散落山间的文化珍珠,正被“小西天热”串成项链。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隰县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文旅综合收入对GDP贡献率达38%。

  当技术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1673尊悬塑的毫米级扫描时,他们不仅为千佛殿建立了2T的“数字档案”,更在探索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路径。“通过VR眼镜,游客能看到悬塑修复前后的对比,这种沉浸式体验比现场观看更震撼。”项目负责人王筠展示着数据:线上数字展馆访问量已突破500万人次,其中60%用户表示“希望实地探访”。

  这种“科技+文化”的创新,与隰县千年来的守护传统形成奇妙共鸣。在景区后山的“文物医院”,72岁的守寺人李师傅正在给年轻修复师讲解彩绘技法:“这些矿物颜料要分层上色,就像给佛像穿衣服。”他的徒弟中,有3位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前觉得守着古寺没出息,现在看,这是最酷的工作。”26岁的小陈擦拭着工具箱,里面装着传统毛笔和3D扫描仪。

  当隰县用一场“全民总动员”接住泼天流量时,他们给出的不仅是旅游服务的答案,更是一部关于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从干部的“半小时承诺”到商户的“不涨价誓言”,从悬塑的数字重生到梨果的品牌出圈,这座山区小县证明:文化遗产的活化,不在于建造多少仿古建筑,而在于能否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产生化学反应;县域经济的崛起,不在于引进多少大型项目,而在于能否将独特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站在小西天山顶俯瞰,漫山遍野的玉露香梨树正孕育着新果,而山脚下的千年古寺里,新一批VR设备正在调试。当夕阳为悬塑镀上金边,排队的游客举起手机拍摄,那些跨越时空的佛像与现代科技的微光,共同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止陈列,而是在守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的生动实践。这或许就是“小西天热”给予时代最珍贵的启示——当我们在谈论流量时,我们最终谈论的,是文明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