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
【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2025年9月28日,公安部公布的一起制售伪劣卫生用品系列案引发全民关注。山东省济宁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刘某太团伙案中,执法人员查获69.4吨伪劣纸尿裤、卫生巾,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这起案件不仅暴露出母婴用品行业触目惊心的黑产链条,更将消费者健康安全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2022年3月起,犯罪嫌疑人刘某太等人在无任何生产资质的情况下,注册成立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以“纸制品回收”为名,从山东、河北等地多家正规卫生用品企业低价收购残次品、边角料。这些本应销毁的工业垃圾,经分拣包装后竟摇身变为“品牌正品”。
据涉案企业负责人刘某供述:“我们挑出来的‘二等品’能卖到七八千元一吨,是收购价的几十倍。”仓库中堆积如山的原料,既有沾染污渍的残次纸尿裤,也有被水浸泡过的卫生巾半成品。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团伙通过贿赂正规企业员工,使本应切碎处理的1万吨废料未经任何消毒工序便流入市场。
在分装车间,工人徒手将散装产品塞入印有“嫚熙”“米菲”“自由点”等知名品牌标识的包装袋。这些假冒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某网店单款卫生巾销量竟达5.7万件。警方调查显示,涉案伪劣品中78%样本菌落总数超标,最高达国标的1200倍,堪称“细菌炸弹”。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指出,劣质卫生用品对女性健康构成多重威胁:
非法翻新产品吸水性、透气性极差,且携带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临床显示,长期使用者阴道炎发病率提升3.2倍,严重者可致盆腔炎甚至不孕。为掩盖霉变气味,黑作坊大量使用工业级荧光剂、滑石粉。某批次查获产品中,荧光增白剂含量超标47倍,导致多名婴幼儿出现接触性皮炎。劣质纸尿裤的pH值普遍超标,婴儿皮肤长期接触可能破坏酸碱平衡,增加成年后过敏体质风险。
此次案件侦破中,群众举报提供了关键线索。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摧毁了涉及原料供应、包装印刷、电商销售的完整犯罪链条,1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据交代,该团伙两年间非法获利超2000万元。
央视3·15晚会曾曝光,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通过贿赂正规企业员工,使本应切碎处理的废料未经消毒即流入市场。涉事企业包括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一名被买通的班长每月收取3000元“好处费”,放任30吨废料中15吨“二等品”完整流出。
“制假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这是黑产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市场监管专家分析。对比正规企业,黑作坊省去了原料检测、消毒工序、质量管控等环节,单吨成本降低76%。但这种短视行为正在摧毁行业根基——2025年母婴用品行业消费者投诉量同比激增213%,其中质量安全问题占比达68%。
一名福建泉州客户在采购时要求:“把自由点安睡裤的外包装去掉,换上我的包装。”双方随即达成长期供货协议,这些伪劣品通过两家网店以“厂家直销”名义销售,其中一家网店销量达5.7万件。
“某电商平台商家透露,其销售的‘自由点’安睡裤进价仅8元/包,售价却达39元,利润率高达387%。”办案民警介绍。目前,公安机关已对1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封生产设备47台,冻结涉案资金1200万元。济宁市同步开展母婴用品专项整治,检查企业328家,责令整改157家。
“打击伪劣产品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公安部食药侦局负责人强调。
从5岁女童因使用劣质卫生巾感染致死的个案,到如今触目惊心的行业黑产,每一次质量危机都在叩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需要监管者以雷霆手段筑牢防线,需要企业以匠心精神守护品质,更需要每个消费者用理性选择投出“信任票”。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片卫生巾、一张纸尿裤,更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对未来最庄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