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螺蛳粉被曝吃出脚趾甲和烟头
【知名螺蛳粉被曝吃出脚趾甲和烟头】近日,一则“知名螺蛳粉吃出脚趾甲、烟头”的投诉在社交平台引爆舆论。多名消费者公开爆料称,在“臭宝”品牌螺蛳粉中吃出疑似人体脚趾甲、香烟过滤嘴等异物,部分人甚至附上异物照片、视频及与客服的对话记录。这场风波不仅将臭宝推上热搜,更暴露出网红食品行业在快速扩张中潜藏的质量隐患。9月5日,广东消费者丁女士在食用一包朋友赠送的臭宝螺蛳粉时,突然咬到一团又硬又韧的物体,嘴里弥漫着刺鼻烟味。吐出后发现竟是香烟过滤嘴,其生产日期为2025年3月。她立即向客服提供生产批次号、包装袋及异物照片,要求按《食品安全法》索赔1000元。然而,客服仅同意退款100元,并称“需进一步调查”,两周过去仍未给出解决方案。另一名未具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购买的臭宝螺蛳粉中吃出“个头不小的指甲壳”,怀疑是脚趾甲。该帖文发布后迅速引发关注,但次日即被删除。记者联系发帖人未果,但发现黑猫投诉平台已有类似案例:今年以来,臭宝螺蛳粉被投诉吃出头发、昆虫、塑料片等异物超20起,部分消费者同样遭遇“100元赔偿”的敷衍处理。面对舆论压力,臭宝客服通过媒体回应称:“所有配料由专门工厂生产,生产流程经严格质检,异物情况已反馈工厂核实。”其母公司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已记录信息,后续由专人回复”,但截至发稿时未有实质性进展。这种回应未能平息争议。消费者指出,臭宝仅强调“生产端合规”,却回避物流、仓储等环节的可能漏洞。丁女士愤怒表示:“烟头不可能在生产线上出现,更可能是包装或运输过程中混入。品牌方连异物来源都不调查,如何让人信服?”更令人担忧的是,臭宝在2022年曾以月销4000万元的成绩登顶抖音螺蛳粉销量榜,但此次事件暴露出其质量管控体系与市场扩张速度严重脱节。法律专家指出,根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有权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不足1000元按1000元计。臭宝“100元打发”的做法,涉嫌违反法定赔偿标准。
臭宝事件并非孤例。2021年,好欢螺螺蛳粉曾被曝吃出虫卵,尽管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显示留样样品无异常,但黑猫投诉平台上仍有54宗相关投诉,涉及虫子、毛发等异物。此次臭宝风波中,消费者同样遭遇“删除帖文”“赔偿僵局”等套路,反映出部分网红品牌对质量问题的“惯性回避”。
“快速扩张的网红食品行业,正在为‘重营销轻质量’的短视行为付出代价。”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螺蛳粉品类因“重口味”特性,消费者对异物敏感度较低,部分企业因此放松质检标准。此外,代工模式盛行导致生产链条分散,品牌方难以全程把控质量,而“删帖控评”“小额赔偿”等危机公关手段,更助长了企业的侥幸心理。
此次事件中,消费者维权难折射出监管层面的挑战。尽管全国12315平台已公示多起臭宝投诉,但异地购买、证据灭失等问题增加了取证难度。丁女士透露,她保留的烟头和包装袋尚未进行司法鉴定,而臭宝方面也未主动提出检测要求。
对比2021年好欢螺虫卵事件,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曾对涉事批次产品进行全链条追溯,涵盖原材料供货证明、生产记录、出厂检验报告等环节,最终虽未发现厂家责任,但完善了预包装螺蛳粉的监管流程。专家建议,应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强制企业上传生产、物流、仓储数据,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
在社交平台上,“再也不敢吃臭宝”的评论获得高赞。消费者李女士表示:“以前觉得螺蛳粉‘脏点没关系’,但烟头、脚趾甲这类异物完全突破底线。今后会优先选择公开质检报告、支持投诉的品牌。”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螺蛳粉行业销量同比增长15%,但头部品牌市场份额下降8%,中小品牌凭借“透明化生产”异军突起。例如,某新兴品牌通过直播展示车间消毒流程、邀请消费者参观工厂,三个月内销量增长300%。
当丁女士向记者展示烟头照片时,她眼中满是失望:“我曾向朋友推荐臭宝,现在却成了‘帮凶’。”这句话道出了千万消费者的心声。从“榜首”到“信任危机”,臭宝的坠落警示行业:网红光环可以制造销量神话,但唯有敬畏质量、尊重消费者,才能走得更远。
截至发稿,臭宝仍未公布异物调查结果。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留给行业的思考不应停止——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如何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答案或许藏在每一包螺蛳粉的质检报告中,藏在每一次消费者投诉的认真回应里,更藏在企业对“舌尖上的安全”的敬畏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