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老人等公交被拒载 司机被开除
【背篓老人等公交被拒载 司机被开除】一辆116路公交车缓缓进站,又毫不犹豫地驶离,留下一位背着背篓、拄着拐杖的老人蹒跚的身影。这个短短25秒的视频,在2025年9月掀起了一场关于尊重与服务的全民讨论。“等一下!”老人的呼喊声被淹没在公交车发动机的轰鸣中。2025年9月17日上午9点03分,重庆万盛区关坝开明宾馆附近公交站,一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眼睁睁看着116路公交车驶离站台。监控画面记录了这一场景:老人急忙起身准备背上背篓,但公交车已经发动。旁边一位红衣大娘的呼喊也没能阻止车辆离开。
监控视频显示,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坐在超市门口等待公交车,他面前的凳子上放着一个盛满东西的背篓。公交车到来后,老人赶紧起身打算背上背篓,但没等他背上背篓,公交车就发动驶离。旁边有一名红色衣服的大娘也在呼喊公交车,但驾驶员没有停车举动。视频发布者称,他专门给老人搬了凳子,在屋里听到了老人喊等一下,正准备帮忙,没想到公交车就开走了。
该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布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在评论区反映事发于9月17日9时3分,涉事公交车为116路公交车。网友们普遍认为公交公司应加强管理。许多网友看到视频后表示愤慨,认为公共交通作为城市服务的窗口行业,不应该以如此冷漠的态度对待老年人。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的注意。
9月22日,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为性质比较恶劣,所以将相关情况转给了执法支队进行处置。经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调查,2025年9月17日9时3分左右在关坝开明宾馆附近公交站一老年人乘坐116路公交车驾驶员拒载行为属实。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依据《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的相关法规对涉事驾驶员进行了行政处罚,并且企业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对该驾驶员进行了开除处理。
交通运输局不仅对驾驶员进行了处理,也对企业进行了约谈。相关部门表示将督促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培训,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这一处理决定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开除处罚过于严厉,应该给司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有网友支持严格处理,认为公共交通服务关系基本民生,不能降低标准。
根据《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第24条规定,驾驶员、乘务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按照核定线路、站点、时间和排班计划营运,不得无故拒载乘客”。法律评价的关键在于“乘客是否完成基本乘车准备”而非“背篓是否完全背上身”。就像雨天乘客撑伞走向车门,司机不能以“伞没收好”为由拒载,老人背篓动作属于乘车前正常准备阶段。企业“直接开除”的操作是否合规,取决于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以及是否将拒载明确列为严重违纪行为。
这起事件超出了个别服务纠纷的范畴,引发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对服务本质的思考。作为城市窗口行业,公共交通不仅承担着运输功能,更代表着城市形象和文化温度。许多市民表示,公交司机工作压力大可以理解,但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不能缺失。特别是对待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需要多一份耐心和理解。行业专家指出,公共服务行业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培训机制,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服务的专业培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繁华商圈,更体现在如何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公共交通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每天承载着成千上万人的出行需求。司机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出行体验和对城市的认同感。有评论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背篓老人”——在某时某地需要他人帮助和理解。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才能共同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已对企业进行约谈,并表示将督促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培训。公交公司是城市的窗口,每个司机都是城市的形象大使。当一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被拒之门外,关上的不只是车门,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温情。
交通运输局已按《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相关法规条款对该车驾驶员进行行政处罚,同时企业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对该车驾驶员进行开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