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常见的小碗蒸蛋也可能是预制
【外卖常见的小碗蒸蛋也可能是预制】9月19日消息,多家媒体报道证实,餐馆和外卖店常见的小碗蒸蛋(鸡蛋羹)普遍使用预制浓缩鸡蛋液制作。近年来,这类预制食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呈现出火爆态势,其中金翼、拜艾格等品牌的表现尤为突出,部分单店的销量轻松突破万件大关。以一款广受欢迎的预制鸡蛋液为例,其每袋售价在7到8元之间,重量为400g。按照商家所宣称的配比,将这袋预制鸡蛋液兑水后,能够蒸制出7到8碗口感细腻的鸡蛋羹。经过简单计算,每碗鸡蛋羹的成本大约仅为1元。相比之下,如果使用新鲜鸡蛋来制作同样分量的鸡蛋羹,则需要消耗2到3个鸡蛋,成本大约在3元/碗左右。在针对这类预制浓缩鸡蛋液的测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保质期相对较长,一般在8至12个月之间。然而,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延长保质期,这类产品需要在-18°C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进行冷冻存储。从原料组成来看,这些预制鸡蛋液中确实都含有鸡蛋成分,但同时也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和调味剂以改善口感和风味。部分产品中甚至还额外添加了鸡精、味精、料酒以及辣椒等调料,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测评显示,预制鸡蛋液原品每100克蛋白质含量在10-11.6克,稀释2.5倍后每100克蛋白质含量直接跌至3.3克,营养差距较大。此外,部分预制鸡蛋液产品每100克钠含量高达1432毫克,而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或2300毫克。在口感上,预制鸡蛋液蒸出的鸡蛋羹色泽偏橙、更加鲜艳,表皮光滑像布丁,而新鲜鸡蛋蒸出的鸡蛋羹颜色更浅、表面略显粗糙。
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知情权的关注。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商家存在隐瞒使用预制菜的情况,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快餐等消费场景。使用预制菜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的运行效率,满足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然而,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以及商家隐瞒使用预制菜的行为,透支了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此外,预制菜与现做现炒的菜品在口感和风味上存在差异,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预制小碗蒸蛋现象的普遍存在,暴露出当前餐饮行业在预制食品使用方面缺乏明确规范与有效监管。一方面,商家为追求利润,在预制食品的选择与使用上缺乏自律,忽视消费者健康权益;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对于预制食品在餐饮环节的使用标准、添加剂限量、营养标识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导致市场上预制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辨别优劣。因此,加强行业规范制定与监管力度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餐饮行业预制食品使用的详细标准与规范,明确添加剂使用范围与限量,强制要求商家标注预制食品成分与营养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同时,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预制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健康。
预制小碗蒸蛋现象是餐饮行业在追求效率与利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典型案例。它既反映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趋势,也凸显了健康隐患与行业规范缺失的严峻问题。在享受预制食品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影响。只有通过加强行业规范与监管,引导商家自律,才能实现餐饮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