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欠债35万回乡“崖下洞居”
【35岁男子欠债35万回乡“崖下洞居”】2025年9月19日,四川自贡富顺县板桥镇木桥沟村,35岁的闵亨才站在崖壁下的“家”前,面对镜头露出腼腆的笑容。这个由红砖墙隔出卧室、厨房、客厅,崖壁当“天花板”,窗户砌成太阳、月亮、星星造型的“洞穴居所”,因“水电气三通、家电齐全”的配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人羡慕他“每月花300元就能活下去”的极简生活,也有人质疑他“欠债35万却躲进山洞当鸵鸟”。这场争议背后,是一个普通人在债务压力与生存焦虑下的无奈选择,更是一代年轻人对“好生活”定义的集体反思。
走进闵亨才的“家”,很难相信这是一处崖壁下的临时居所。红砖墙隔出约50平方米的空间,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微波炉、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甚至还接入了水、电、煤气罐。崖壁作为天然“天花板”,让室内温度常年稳定:夏季户外40℃时,室内仅27℃;冬季户外几℃时,室内仍能保持15℃。“这里冬暖夏凉,比装空调还舒服。”闵亨才摸着崖壁说。
这个“家”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主人的用心:窗户砌成太阳、月亮、星星的造型,正门上方写着“黑洞”,木门上刻着“独善其身”。“这里是我的小宇宙,我想活在自己舒适的空间里。”闵亨才说,他花了20多天砌墙,又用太阳能板解决初期用电问题,后来才接入水电煤气。
尽管生活设施齐全,闵亨才的日常开销却极低。“每月300到500元,主要花在一日三餐。”他靠做自媒体和与哥哥经营“隐居体验”项目,每月收入勉强覆盖开支。这种“低成本生存模式”吸引了不少粉丝:已有20多名外省人专程来体验,最长住了9个月。一对从成都来的小夫妻住了半年,感叹“这里空气好、安静,不用应付人际关系,是理想生活”。
闵亨才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他的人生轨迹充满波折:9岁丧父,初中辍学后参军两年,退伍后辗转上海、浙江等地打工,做过灯泡厂流水线工人、服装厂临时工、密室逃脱NPC。2019年,他返乡经营农家乐和儿童乐园项目,又涉足网络金融与数字货币行业,结果因银行收缩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欠下35万元债务。
“2021年底,我实在撑不下去了。”闵亨才回忆,那时他每月要还1万多元贷款,但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走投无路之际,他决定回到木桥沟村,在崖壁下重建生活。“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小时候常和伙伴来玩。”他说,选择崖洞居住,一方面是喜欢,另一方面是家里无房,自己又未婚,“一个人倒也逍遥自在”。
然而,这种“逍遥”背后是沉重的现实压力。闵亨才的母亲最初强烈反对,担心他“被人看不起”,也担心安全问题。直到他通过短视频分享“洞居生活”,吸引粉丝关注,母亲才逐渐接受。“现在她偶尔会来给我送菜。”闵亨才笑着说。
闵亨才的“崖下洞居”在村里引发了激烈讨论。有村民认为他“年纪轻轻就不工作,欠债不用还了?”也有人羡慕他“冬暖夏凉,不用交房租,倒也安逸”。更有网友调侃:“这哪是隐居,是低成本抗风险生存模板!”
支持者认为,闵亨才的选择体现了“人间清醒”。“我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他这无债一身轻的日子,看着真解压。”一位网友评论。另一位网友则感慨:“生活这道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不害人不违法,自己觉得舒服,或许就够了。”
但质疑声同样尖锐。有人批评他“逃避现实”“占集体便宜”,认为“有水电有网络,分明是蹭流量作秀”。还有人翻出历史案例:“村里干部隔三差五就得去看崖壁有没有裂缝,这心操得比他自己还多。”
面对争议,闵亨才显得坦然。“我计划在这里住10年,修身养性。”他说,自己并非完全与世隔绝,而是通过自媒体与外界保持联系,“这里是我的避风港,也是我的创作基地。”
闵亨才的“洞居”行为,也暴露出法规与管理的空白。板桥镇木桥沟村副主任李世民介绍,崖壁洞居所处地属集体林地,无苗木,闵亨才是本村人,经村民小组同意后居住,“不算违规”。镇政府和国土所多次排查安全隐患,劝导他搬离,但闵亨才拒绝。“目前找不到对应管理类别,属法律法规空白。”富顺板桥国土所张所长说。
安全隐患是最大的争议点。崖壁是否稳定?极端天气下是否安全?这些问题困扰着村民和干部。李世民表示,他们会定期检查崖壁结构,“目前还没发现裂缝,但长期居住仍有风险”。
闵亨才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年轻人的痛点:高压高成本的城市生活与低物欲的简单日子如何平衡?“必须奋斗买房”的传统观念与“怎么舒服怎么活”的新想法如何调和?
“我不是鼓励大家躲进山洞,而是想展示一种可能性。”闵亨才说,他的“洞居生活”并非完美,但至少让他在债务压力下找到了喘息的空间。“生活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这场争议或许会随着时间淡去,但闵亨才的选择提醒我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避风港”。无论是城市公寓还是崖壁洞穴,只要内心安宁,便是归处。
夜幕降临,闵亨才点亮崖洞里的灯。洗衣机转动的声音与崖壁的回声交织,电视机里播放着新闻。他坐在沙发上,翻看粉丝的留言,嘴角扬起微笑。窗外,星空璀璨;窗内,温暖如春。这个欠债35万的35岁男子,在崖壁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生活很难,但总要活下去。”闵亨才说,“这里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