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自查!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 你有没有中招?
创始人
2025-09-19 16:04:38
0

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

  【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您有一笔自动扣款已成功……”当手机弹出这条通知时,北京市民彭媛(化名)盯着屏幕愣了半晌——账户里刚被划走的20元,竟是某视频平台连续包月的续费!去年她为追一部热门剧开通会员,本想“薅首月优惠羊毛”,却因找不到关闭选项,在半年内被陆续扣款120元。“钱不多,但像被偷了一样难受!”彭媛的遭遇并非个例。2025年9月,全国多地消费者集中反映,因未关闭自动续费功能,被视频、剪辑、游戏等平台扣款数百至数千元,最高单笔扣费达5199元!这场“隐形失血”风暴,正撕开数字消费时代下商家套路与用户权益的博弈困局。

  “我以为只是免费试用3天,结果被扣了198元!”上海白领余路露(化名)的遭遇更具典型性。2025年3月,她为帮孩子剪辑假期作业视频,下载某剪辑软件并点击“3天免费试用VIP”。页面上“免费试用”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下方却用灰色小字标注“方案将自动延期,直至取消为止”。3天后,余路露未收到任何提醒,账户直接被扣年费198元。当她联系客服要求退款时,对方却以“已享受服务”为由拒绝。

  这类“免费试用连环计”在APP市场屡见不鲜。记者随机调查50款热门APP发现,超60%的软件将“免费试用”与“自动续费”捆绑,且取消按钮藏于4级以上菜单。例如,某相机APP在充值页面用醒目字体提示“7天免费试用”,却在最下方用灰色小字标注“到期按88元/年自动续费”;某英语学习APP的连续包月价格仅12元/月,而单独月卡需28元,价格差距达2.3倍,诱导用户“被迫”选择自动续费。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平台甚至通过技术手段制造“扣费陷阱”。广州互联网法院近期审结的一起案件中,某网盘运营商在用户开通24小时体验会员后,次日凌晨5点未经通知直接扣款29.9元,并连续7个月自动续费。法院查明,该平台将自动续费提示藏在会员中心深处的灰色小字中,且未以短信、弹窗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最终判决退还全部扣款239.2元。

  “进坑容易,出坑难!”这是多数受害者的共同感受。北京市民谷小然(化名)曾为孩子开通某儿童讲故事APP的连续包月服务,本想使用一个月后关闭,却在APP内遍寻退订按钮无果。“页面上全是‘立即续费’的按钮,取消选项却像在玩捉迷藏!”最终,她因遗忘此事被连续扣费35元,直至收到第二条扣费通知才惊觉。

  记者实测发现,解约流程复杂程度远超开通。以某视频平台为例,用户需依次点击“我的-VIP会员-管理自动续费-取消自动续费-确认取消”,共5步操作;而开通时仅需1步支付。更讽刺的是,部分平台在用户取消自动续费后,仍会通过短信、站内信等方式推送“限时优惠”,诱导重新开通。

  维权之路同样荆棘丛生。多名消费者表示,向平台客服投诉后,对方常以“已享受服务”“系统自动操作”等理由拒绝退款;若通过12315平台投诉,处理周期长达1-2个月,且部分商家仅退还最近一期费用。前述广州网盘扣费案中,原告唐某历时1年才通过诉讼追回239.2元,而更多人因“金额不大”选择放弃维权。

  自动续费乱象已引发司法与监管层面的高度关注。2024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判决中进一步阐释:“显著方式应足以引起一般消费者注意,通过繁琐步骤查看站内信的通知方式不符合要求。”

  监管部门正以雷霆手段整治乱象。2025年9月,中消协联合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启动“数字消费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要求平台:

  禁止默认勾选自动续费:开通时需用户主动勾选同意,且取消“同意即续费”的捆绑条款;

  提前5日显著提醒:通过短信、APP弹窗、邮件等方式,以加粗字体、红色警示等设计提示续费信息;

  简化退订流程:在APP首页设置“一键退订”入口,退订步骤不得超过3步。

  截至9月18日,支付宝、微信支付已响应号召,在“免密支付/自动扣款”管理页面新增“风险项目”标签,对存在投诉的商家自动标记为“高风险”,并限制其扣款权限。

  消费者自救指南:三招守住你的钱包

  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需主动出击,筑牢权益防线:

  定期清理“隐形扣款”:每月通过支付宝“我的-设置-支付设置-自动续费/免密支付”、微信“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自动续费”检查扣款项目,及时关闭不再需要的服务;

  开通时“火眼金睛”:仔细阅读协议条款,警惕“免费试用”“首月优惠”等话术,优先选择“单独包月”而非“连续包月”;

  留存证据及时维权:保存扣款通知、协议截图等证据,若遇侵权,可向12315平台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在线维权。

  自动续费本是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服务,却在部分商家的逐利冲动下异化为“吸血工具”。从“免费试用”的文字游戏,到解约流程的刻意刁难,再到维权路上的重重阻碍,每一环都暴露出数字消费生态中用户权益保护的短板。

  值得欣慰的是,法律与监管的利剑正在出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觉醒。当平台从“套路用户”转向“尊重选择”,当技术从“制造陷阱”回归“服务便利”,数字消费才能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助力,而非吞噬钱包的“黑洞”!

  此刻,请打开你的支付软件,检查那些“沉睡”的自动续费项目——你的钱包,值得被温柔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