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和8月23日两次投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力推的罢免国民党民意代表的行动遭到彻底失败,赖清德上台一年多时间的政治行为和政策走向遭到台湾民众的否定,任职的“期中考试”考出不及格的成绩。这对赖清德本人的打击巨大。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赖清德的权力只能受到在野政党的制约。
大罢免后,国民党主席选举提上日程,由于国民党长期忽视接班人的培养,其精英人才不足状态,暴露无遗。今后影响台湾政局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是赖清德当局如何在双少数权力结构下运作;其二是国民党和民众党之间的合作程度如何发展。特别是后一因素,如果“蓝白合”能走出新的水平,将会在2026年的“九合一选举”和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带来巨大变化。
香港中通社图片
1、民进党主推大罢免失败的意涵
这次赖清德当局所推大罢免活动是因为在2024年选举中只获得双少数的结果。在这次选举中,赖清德的得票率只有40.05%,民进党在台立法机构中的代表席位只获得51席,都不及半数。这两个少数导致赖清德在掌权时在台立法机构不能通过他想要的政策法规,除非获得在野党民代的同意。相反国民党和民众党如在立法机构联手(52席+8席+偏蓝无党派2席,共计62席),国民党稳定掌握立法机构的决策主导权。这是赖清德上台后所面临的窘境。
赖清德为改变上台后所面临“权力不足”的状态,在其他“台独”分裂分子的极力推动下,推波助澜向刚刚在去年当选的国民党分区民代发起罢免运动。赖清德并不是为罢免而罢免,而是在罢免开始时,就多次发表两岸对抗性讲话。先推所谓“互不隶属两国论”;后推“洗涤人心”;再把大陆当作“境外敌对势力”;更强推残害主张统一人士的“十七条”。到了即将进行罢免投票前,还抛出所谓“团结十讲”,颠倒是非,篡改历史,妄想为“台独”编造根据,让台湾选民买单。
可是大罢免的结果是,民进党精心策划抛售的“台独”分裂政策遭到了台湾民众的彻底否定,要被罢免的国民党民代无一成功。使得赖清德在今后的掌权日子中,只能回到由在野党主导的立法机构下运作。
这次大罢免失败导致了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当局提前跛脚,失去了其政治正当性和政策合理性。一些受蒙骗的浅绿支持者开始脱离民进党,赖清德和民进党的支持度进一步下跌,台湾年轻人开始转向,出现弃民进党而去的现象。这一变化将会深刻影响明年2026年“九合一选举”和202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赖清德在大罢免失败之后提出“四项调整”政策是避重就轻,回避“台独”分裂政策遭到民众否定的事实。他部分调整行政团队成员,调整政策顺序,调整同立法机构的互动和调整财政政策。却没有对罢免国民党民意代表进行道歉,不想放弃由其推动的“抗中保台”政策,没有因罢免活动大幅度增加行政开支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进行深刻反省。在这“四项调整”中部分看到赖清德当局正寻求在立法机构同在野党进行互动,以达到让在野党帮助民进党当局通过其认为必须的政策法案。
大罢免后,赖清德继续坚持“台独”分裂路线,他还在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走向国际社会,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想在国际社会中寻求支持“台独”分裂的力量。
2、大罢免后国民党面临新的挑战
百年老党的国民党已经是积弊在身,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又想维系国民党的传统,又要与民进党搞妥协,又要向民进党“寻求施舍”,更致命的是国民党精英人才不足。党主席的更替更加暴露出国民党政策方向不明确,没有政治凝聚力,无法迅速找到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大罢免之后,国民党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去庆祝大罢免的胜利,也没有在立法机构的会议上追究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责任,而是采取同民进党当局和稀泥,搞政治妥协。这是一个新的发展。在今年9月2日,也就是第二波大罢免结束的第10天,在中国大陆举行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之际,一批国民党民代27人,在党团总召傅崐萁的带领下到日本访问。包括傅崐萁在内,其中有不少是民进党想要罢免掉的民代。他们受到了同民进党有密切接触的“日华议员恳谈会”的接待,并亲耳聆听该日华议员恳谈会会长古屋圭司在招待会上就“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发言。
国民党民代派出如此大的民代访问团去日本前所未有,而且是在9月3日前一天到达东京,这不是随意安排的旅游,应该是国民党配合民进党当局共同安排,是针对大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活动的安排,去日本搞所谓的“台日友好”。这些民代到日本访问的费用,不会是民代个人支出,也不会是国民党的资金,国民党中央已经没有资金可以给这么多民代外出旅游,应该是台湾当局作为收买国民党民代的行为。
大罢免之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抛出不参选下届国民党主席的想法后,引起了岛内外关注。由于国民党全代会日期已近,产生国民党新任主席迫在眉睫。朱立伦宣布不选党主席的同时,邀请现任台中市长卢秀燕接棒。但是卢秀燕以台中市工作为重,拒绝接任党主席职务。据了解,卢秀燕是在今年4月就已经向朱立伦私下表达将在今年国民党全代会时参选党主席的意向,朱立伦表示欢迎她参选。但是在今年5月下旬,卢秀燕同朱立伦进行了一次密会后,其竞选党主席的意愿出现明显减弱,相反朱立伦不想再担任党主席的意向也逐渐明朗。
卢秀燕半途变卦以及朱立伦出局,使得朱立伦周边向卢秀燕劝进的声音此起彼伏。由于国民党主席承担政党运作巨额经费的压力,卢秀燕的推辞在国民党内被看作是不愿意为国民党承担责任,引起批评。在卢秀燕坚持表达一定不选党主席后,国民党内已经在私下议论:卢秀燕是否适合担任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这对卢秀燕个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现在参选国民党主席的资深党员如郝龙斌、张亚中、卓伯源等,中生代候选人有郑丽文、罗智强、孙健萍等。朱立伦最近任命中广前董事长赵少康和前台大校长管中闵为中央评议会成员,以让他们获得参选党主席资格。从现在的民调看,郑丽文获得领先的优势,而罗智强则次之,张亚中为第三,郝龙斌排第四。赵少康和管中闵没有表态。
从资历上看,郝龙斌担任过国民党副主席,是郝柏村的儿子,有相当的两岸情节,他如能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国民党同中国大陆的关系应该不会差。但郝龙斌同柯文哲有过很深的过节。郝龙斌担任台北市长任期结束后,由柯文哲接任台北市长。柯上台后就指责郝龙斌在大巨蛋建设中有贪腐情况,并对郝龙斌在市长任期中的工作持否定态度,导致郝龙斌的子弟兵台北市议员钟小平对柯文哲相当不满。钟小平在2024年到台法院举报柯文哲在京华城案中有贪腐现象,导致柯文哲被民进党当局拘押进监狱。因此可以认为,如郝龙斌当选国民党主席会影响在野政党的合作,如果蓝白合不成功,则将是国民党最大失败。
赵少康是一个可能的候选人,如果郝龙斌无法当选知难而退,赵少康就会出来竞选党主席。郑丽文音量很大,但未必会当选。现在国民党内各种力量正在迅速行动,各方力量都在寻找一个最佳人选,其中有傅崐萁、张善政和管中闵等也都在被征寻的过程中,但这些人都因为有个人或其他因素未正式表态。
除了郝龙斌之外,不管谁会当选新一任国民党主席,都必然会在两岸关系和“九二共识”的问题上绕著圈子走。相反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靠近民进党,走出倾向民进党的中间路线。国民党内的深蓝势力将会进一步被边缘化。
3、未来台湾政局的发展取决于蓝白合
蓝白合是影响台湾政局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蓝白合走得扎实会直接影响到2026年的“九合一选举”和202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支持度长期偏低,无法同民进党抗衡,结果几次选举都是国民党落败。赖清德上台之后由于他推行“台独”分裂和对抗政策,台湾民意走向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原依附于民进党的中间人士开始游离民进党。从2024年选举的结果来看,赖清德只获得40.05%的得票率,要比蔡英文参加2020年选举时少250万张选票。侯友宜代表的国民党基本上是维持基本盘,33.49%,而柯文哲则获得26.46%的得票率。简单地说,国民党加上民众党的支持度是超过民进党支持度的。
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当局自上台之后,就急于打击民众党柯文哲作为其立威的材料,使得柯文哲为首的民众党与民进党彻底决裂,倒向国民党,形成蓝白合同民进党对峙的政治格局。这也就是在这次大罢免中,国民党民代没一个落败最关键因素。
未来蓝白合是否还能继续下去,如何发展,是否能建构起长期稳定的蓝白合为基础的政治结构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其一,国民党已经不是马英九时期的国民党,大批国民党的基本力量都已经脱离国民党。单从支持者人数的比例看,单一国民党是赢不了民进党的;其二,民进党对民众党的打压,促使民众党改变了关键少数的地位,他们只有携手国民党对抗民进党的强势作风,才会有民众党长期存在的机会;其三,由于赖清德本人极端“台独”分裂的立场,使得一些接近绿营的中间人士更愿意往民众党方向游离,而不是一步到位直接转向国民党。正是以上因素的相互作用,民众党不会像亲民党和新党一样是昙花一现的政党,存在著开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民众党能够从柯文哲的悲愤情绪中走出来,找到适合民众党的基本定位,蓝白合对国民党的发展及未来国民党重新掌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作者为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