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网红”被杀 美国为何会降半旗
【一名“网红”被杀 美国为何会降半旗】2025年9月10日,美国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校园内,一场本应是思想交锋的演讲活动演变成了一场震惊全美的悲剧。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演讲台上中弹身亡,年仅31岁。这一事件不仅因其突发性和暴力性引发广泛关注,更因柯克生前无任何公职在身却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全美降半旗志哀的特殊待遇,而成为透视美国当下政治生态和社会撕裂的一个独特窗口。查理·柯克,199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是一名福音派基督教徒。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精英,其政治生涯起步于校园。高中毕业后柯克进入社区大学后很快辍学,投身政治活动。他申请西点军校未果,这或影响了他对国家等的理解。2012年,19岁的柯克与同伴创立保守派非营利组织“美国转折点”,在全美校园推广保守理念,覆盖超3500所校园,他借此招募动员年轻选民。2019年,他又创立“转折点行动”,聚焦政治行动和选举动员。柯克政治影响力扩展至媒体,其播客日下载量50 - 75万次,社交媒体粉丝超千万,在多平台拥有大量粉丝,成为特朗普支持者阵营中有影响力的“网红”。柯克政治立场鲜明且具争议,他是拥枪派,曾发表关于持枪权争议言论,自己遭遇枪击后更显讽刺。此外,他还反对堕胎权、否认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真实性,持反LGBTQ立场,发表过种族和性别争议言论。
在对待“国会山骚乱”的态度上,他辩称“这不是一场叛乱”,骚乱者并不代表特朗普支持者的主流,尽管在骚乱爆发前一天,他曾组织“爱国者巴士”前往华盛顿,并发文称2020年大选是“一场被窃取的大选”。
尽管争议缠身,柯克却凭借其鲜明的立场和出色的动员能力,赢得了特朗普的青睐。他三次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其中在2024年7月的演讲中,他称选择特朗普意味着选择把美国人的未来放在首位。特朗普对这位铁杆支持者赞许有加,多次公开表达感谢,称他为“了不起的人”。柯克在动员年轻选民、助选特朗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纽约时报》报道,他通过“美国转折点”等机构动员年轻选民支持特朗普,为此花费数千万美元,助力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赢得全美大约45%的年轻选民选票。特朗普选万斯当副总统、任命赫格塞思当防长,柯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政治野心是“重塑共和党乃至整个美国政坛”,对柯克而言,特朗普重返白宫意味着他构想的保守主义已从美国政治边缘步入主流。
2025年9月10日中午12时10分许,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进行名为“证明我错了”的巡回演讲时,遭遇了致命枪击。这一活动设计初衷是邀请观众上台与柯克一起辩论政治理念,旨在通过直接对话促进思想的碰撞。然而,枪击的发生彻底打破了这一平静。
根据媒体发布的现场视频画面,枪击发生时,柯克身穿白色圆领衫,正坐在户外搭建的讲台中央,突然一声枪响,他用手捂住脖子,但并未立即倒下。现场一片混乱,人们四散奔逃。目击者描述,枪声响起后,现场瞬间陷入恐慌,学生们尖叫着寻找掩护,演讲活动被迫中断。
事发后约3小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沉痛宣布柯克已经死亡,并向他的妻子和家人致以慰问。特朗普同时下令,即日起至14日18时全美降半旗志哀,并誓言“追凶”。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将柯克被枪杀事件称为“政治暗杀”,他回顾了2024年总统选举以来美国多起政治暗杀事件及暗杀企图,称“现在,我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让这个国家团结,有什么可以弥补这种裂痕,有什么可以让柯克重生”。犹他州公共安全局官员梅森表示,枪杀查理·柯克的嫌疑人仍在逃,案发时枪手仅开出一枪,目标直指一人,显示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政治袭击”。监控视频显示,枪手可能从校园的屋顶远距离射击,但目前调查人员唯一掌握的线索有限,画质有限的校内监控视频仅能确认嫌疑人身穿深色衣物。当地警方迅速逮捕了一人,但随后又将此人释放,理由是“抓错了”,该人因妨碍司法被立案。
柯克生前无任何公职在身,却获得了美国总统下令全美降半旗志哀的特殊待遇,这一决定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按美国规定,总统可下令联邦下属建筑等“降半旗”悼念全国性人物或重大悲剧。特朗普发帖下令即日起至14日18时全美降半旗志哀,获共和党附和;民主党谴责政治暴力、强调控枪,担心事件被“政治化”,质疑其他枪击事件未获同等关注。
《纽约时报》分析,柯克获此待遇,因他在动员年轻选民、助选特朗普方面作用重大。特朗普若再入白宫,柯克等年轻保守派名气大涨。柯克未满19岁创建“美国转折点”,是“照片墙”百大保守派“网红”之首,其父母是保守派名人,他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就是保守派媒体常客,立场与特朗普一致。去年大选季他更活跃,花数千万美元动员年轻选民,助特朗普赢得不少年轻选票。
特朗普也曾多次表达对他的感谢,认可他及其背后“美国转折点”组织的草根力量对选举胜利的贡献。因此,柯克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在保守派阵营和年轻选民中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他获得降半旗待遇的重要原因。
柯克遭枪杀事件再次引发美国各界对政治暴力常态化的担忧。近年来,美国针对政要的暴力事件频发:2024年7月和9月,特朗普两度遭遇未遂暗杀;同年9月,时任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竞选办公室遭枪击;2025年4月,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被纵火;6月,明尼苏达州两名州议员遭枪击致一死一伤。这些事件表明,政治暴力在美国已不再是孤立现象,而是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柯克遇害后,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对媒体说,政治暴力已经变得过于普遍,“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样子”,政治暴力必须停止。民主党人也对这一事件予以谴责,美国前总统拜登在社交媒体表示,“这种暴力在我们国家没有立足之地”。加州州长纽森呼吁“拒绝一切形式的政治暴力”。然而,尽管两党人士齐声谴责暴力,但舆论普遍担忧,两党政治对立正持续加剧社会撕裂。《纽约时报》指出,政治暴力已成为“美国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从曾经的“震惊全国”变为“司空见惯”。如果说有一个时刻标志着政治暴力在美国文化中基本被接受,那大概就是2021年1月6日的“国会山骚乱”。曾担任艾奥瓦州众议员的格雷格·丘萨克称,暴力必然产生暴力,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使用充满仇恨和贬低性的言辞与图像,为暴力行为创造了肥沃土壤。“这种疯狂不会停止,除非所有传播仇恨和分裂的人永远闭嘴。”
查理·柯克的一生,是充满争议与影响力的一生。他作为保守派活动家和“网红”,在动员年轻选民、推动保守派议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此获得了超越其公职身份的政治哀荣。他的遇害,不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更是美国政治暴力和社会撕裂现状的一个悲剧性注脚。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无论政治立场如何,暴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对话、理解和尊重,才是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社会的基石。柯克的故事,将长久地留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的记忆中,引发人们对政治、暴力与未来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