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要躺着军训 教官:安排
【学生想要躺着军训 教官:安排】近日,有学生在军训期间提出“躺着训练”的请求,教官随即安排全体躺下练习队列动作。网友调侃此举“晒得均匀且锻炼效果更佳”。山东济宁,一学校的操场上出现了别样的训练风景。三名身穿迷彩服的学生直直地躺在草地上,还保持着立正的姿势。旁边教练还在喊话:”向右看齐!“躺着的学生随着教官的号子踱着小碎步即使躺在地上也十分规范。做向前、向右、向后转的动作时,更是原地翻滚了起来,场面十分搞笑。网友评论呈现两极分化:调侃派:“建议增加‘躺着正步走’项目”“再来个‘睡姿阅兵式’”;质疑派:“军训变夏令营?现在的孩子太娇气”“教官在惯着学生”;理解派:“00后用幽默化解压力,教官用智慧回应诉求”。
这场意外走红的“躺平军训”,恰逢全国高校军训改革的关键期。与传统印象中“站军姿到晕倒”“踢正步磨破脚”的严苛模式不同,近年多所高校已开始探索人性化训练方式: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25年军训中引入“野外生存体验课”,学生需在帐篷中学习构筑掩体、判断风向,但校方特别强调“仅持续5分钟体验”;重庆大学开发“军训减压操”,将搏击动作与流行音乐结合,训练间隙带领学生跳“科目三”放松。云南大学则针对高原气候,将军训时间调整至清晨和傍晚,并配备移动遮阳棚和降温喷雾。
“军训不是‘吃苦竞赛’。”国防教育专家王振华指出,“新一代青年更注重自我表达,教官需要把‘命令式’管理转化为‘互动式’引导。”他以保山案例为例:“当学生用幽默方式表达疲惫时,教官用更幽默的方式回应,既维护了纪律权威,又拉近了师生距离。”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代际观念碰撞。在抖音相关话题下,一条高赞评论引发共鸣:“我们父辈觉得‘军训就该晒脱皮’,但我们希望‘在锻炼中收获快乐’。”00后大学生坦言:“不是怕吃苦,而是讨厌无意义的折腾。教官愿意陪我们玩梗,反而让我们更愿意认真训练。”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军训的新变化。一方面,教官们不再拘泥于传统军训的刻板模式,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学生们的需求,用灵活、创新的方式回应学生的想法。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军训的严肃性,反而拉近了教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军训中来。当学生们感受到教官的理解与包容时,他们对军训的抵触情绪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更加投入地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另一方面,学生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勇于尝试、追求个性的特点。在过去,军训对于学生们来说,往往是一项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按部就班完成的任务,学生们很少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如今,学生们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以一种幽默、轻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军训的独特期待,这无疑是一种进步。这也反映出当下的教育环境更加开放包容,鼓励学生展现个性、表达自我。
夕阳西下,军训场地上,完成“躺平训练”的学生们正列队跑向食堂。汗水顺着他们的下巴滴落,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这场看似荒诞的“躺平”实验,实则是两代人关于“成长”的默契对话——年轻人用幽默化解压力,教育者用智慧传递关怀,最终在欢笑与汗水中达成共识:军训的意义不在于让身体承受多少痛苦,而在于让灵魂学会如何在集体中挺拔。
正如网友评论:“那些说‘现在孩子吃不了苦’的人,或许忘了自己年轻时也渴望被理解。当教官愿意蹲下来和学生平视,军训才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不是制造痛苦,而是培育共情。”在这片充满笑声的操场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军训形式的创新,更是一个时代对教育本质的回归:真正的成长,从来都发生在尊重与理解的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