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退潮”:三年蒸发9200万张 年轻人为何集体抛弃?
创始人
2025-09-09 20:05:06
0

信用卡“退潮”:三年蒸发9200万张

  【信用卡“退潮”:三年蒸发9200万张】一沓厚厚的信用卡被拦腰剪断,这是当下无数年轻人的共同选择。曾经象征着消费自由的塑料卡片,正以惊人速度从钱包中消失。“原来有7张信用卡,今年上半年把多余的都注销了,只留下了一张招行的。”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断舍离”。这不是个例,另一位用户有11张信用卡,今年销了4张,还计划“年底前再销2张”。央行数据显示,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已从2022年6月末的8.07亿张锐减至2025年6月末的7.15亿张,整整蒸发了9200万张。仅2024年一年,就有4000万张信用卡从市场上消失。

  2025年上市银行中报刚刚收官,信用卡业务的惨淡数据令人震惊。14家上市银行(6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2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975.72亿元,降幅达2.56%。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半年内减少了13.88%,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的降幅也超过8%。就连“信用卡一哥”招商银行也未能幸免,信用卡交易额同比下降8.54%。交易量的下滑更为直观。12家披露数据的银行上半年合计交易11.47万亿元,同比减少1.42万亿元,降幅达到11.05%。

  年轻人正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信用卡“断舍离”的经历。曾经靠各种优惠吸引用户的信用卡,现在正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抛弃。95后上班族黄云直言:“信用卡每年都要扣年费。”在她的支付选项里,信用卡并不是首选。同为95后的方芳也有顾虑:“万一不小心忘记还款,还要担心信用被透支。”更为普遍的是,75后王丽娟因为“忘记还款产生逾期”而决定注销信用卡;85后何林则因未及时全额还款被高额罚息478.82元。

  消费观念的巨大转变是信用卡遇冷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35%的年轻人完全不使用信贷消费,多数人信贷消费比例控制在收入的20%以下。20-35岁群体平均储蓄率较2018年增长40%,年轻人更倾向于“没钱就不买”的消费原则。部分人因曾经历逾期还款的教训,主动关闭信用卡以避免非理性支出。95后肖寒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担心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使用多了控制不住欲望。相比于传统信用卡,他更倾向于使用花呗,因为花呗额度小,可提前支取几百元供提前消费,信用卡额度高达上万元,“就怕忍不住多花了”。

  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重塑也是不争的事实。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已覆盖98%的线下场景,扫码支付1秒完成,而信用卡需找POS机,过程繁琐。花呗、美团月付等“类信用卡”服务提供“先享后付”、免年费、小额灵活的特点,更契合年轻人消费习惯。例如,花呗额度小(几百元),可提前支取,避免过度消费。00后夏天表示:“比起信用卡,花呗等支付方式更方便。”这种便捷性使得互联网信用工具对传统信用卡形成了强力分流。

  信用卡自身机制也存在诸多弊端。年费与隐藏成本首当其冲——信用卡年费、分期手续费等费用不透明,部分用户遭遇未披露的收费项目或分期利息高于预期的情况。权益缩水也是普遍现象。多家银行缩减信用卡权益,如取消机场贵宾厅服务、提高积分兑换门槛,导致用户体验下降。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宣布调整部分高端卡产品权益,涉及提高使用门槛、调整积分规则、削减高端权益等。催收乱象同样引发广泛不满。信用卡逾期后的暴力催收问题(如骚扰亲友、泄露隐私)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信用卡业务放缓的同时,资产质量也进一步承压——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上升。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了0.25%、0.13%、0.05%。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尤为突出,较年初增长25.73%、10.01%。面对不良率上升,银行业加速信用卡不良资产出清。今年第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为51.9亿元。

  银行业逐渐意识到,与其追求发卡量,不如把存量客户服务好。今年的中报显示,银行开始走差异化路线,推出接地气的惠民活动和针对细分人群的精准服务。例如,工行搞“百城万店”促销,建行的“龙卡66节”聚焦日常消费。中行针对年轻人推出萌宠IP主题卡,中信银行深耕Z世代客群,农行则瞄准农村市场,提供农机分期等服务。建设银行在中报中称,信用卡贷款业务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开展消费金融专项行动,加强居民购车、家装、家具家电等“以旧换新”消费需求刺激。

  未来信用卡不会消失,而是会变得更加实用。一方面,高端客户将享受专属理财和私人银行联动权益;另一方面,基础客户将获得加油、买菜、缴水电费的小额优惠。对年轻人来说,未来的信用卡不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一张能覆盖日常消费优惠、额度够用、还款方便的卡就足以满足需求。银行需要把精力放在提升服务质量上,才能在行业寒冬中留住客户。信用卡的本质是方便消费和合理周转,回归实用本质才能摆脱被抛弃的困境。

  信用卡的“退潮”是一场消费观念、支付习惯和金融产品的全面变革。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了更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支付方式。银行们也终于意识到,靠发卡量撑规模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信用卡不会消失,但必须回归实用本质——不再是身份象征,而是便捷实用的金融工具。这场变革提醒我们:金融产品只有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才不会被抛弃进历史的垃圾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