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大阅兵已经降下大幕,但全世界关注的热度不减。
国家广电总局9月3日公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85种语言、向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阅兵式现场直播,全球网络视听平台直播收视逾19.2亿人次。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国际数据与舆论研究中心9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九三阅兵成为当日全球舆论的核心关注事件。当天,除中国内地外,全球共生成与阅兵相关的信息达51,507条,较2015年同期增幅高达1355%,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导的历史纪念活动关注度呈指数级增长。
除中国内地外,对2025年九三阅兵关注度最高的前十个国家和地区依序为:日本、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印尼与俄罗斯。
习近平主席于阅兵盛典发表重要讲话在世界各国引发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从天津到北京,从“上合”到“九三”,习主席接连出席多场重大活动,密集会见30多位外方领导人。61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应邀出席阅兵仪式。各国领导人高度赞赏习主席领导下的中国繁荣富强,高度评价习主席治国理政的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对九三阅兵精彩纷呈,感到震惊,感到振奋!
九三阅兵震全球,世界棋局深度析。九三大阅兵,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各国对九三阅兵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空中梯队接受检阅。(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摄)
三个“不”背后的讯号
各国媒体最为关注特朗普的反应。他当日在白宫会见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时表示,他观看了中国举行的阅兵。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仪式,我认为它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他紧接著说:“他们希望我在看(阅兵),我当时确实在看。我和他们关系很好。”
在阅兵式举行期间,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祝愿优秀的中国人民度过一个伟大且持久的庆祝日”。
当路透社记者追问“中国阅兵是否是对美国的挑战”时,特朗普提高声调连续回应:“不,不,不! 中国需要我们,我们关系很好!”
特朗普的这个表态,与此前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九三阅兵之后,美国表现出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3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国防部关注到中国举行阅兵仪式,美国不寻求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的任务是保障自己的战略计划,继续保持在太空、天空、海洋、海底以及远程火力方面的战略优势。
美国媒体通常以五角大楼附近披萨店的客流量变化来观察军方的“紧张程度”。据报道,9月3日,五角大楼附近的达美乐披萨店和棒约翰披萨店订单分别是平时的3至4倍。由此可见,大楼内的工作人员在加班加点研究分析中国的阅兵情况。
不知是有意还是碰巧,在中国大阅兵的2天后,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赫格塞思的职衔也同步改为“战争部长”。
美国《纽约时报》的主流媒体肯定阅兵展现的中国军队协调能力和战略实力,部分网民赞赏“中国精神”,也有网民认为,中国展示新型装备是“潜在的武力警告”。
“君子和而不同”。中国一直主张与美国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平等相待,共同发展,但美国已习惯了“领导世界”,试图让中国听从美国的安排。
九三阅兵则令美国看到,中国倡导“和而不同”,中国也有决心和实力“和而不从”。这正是美国所焦虑的!
“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潜台词
大数据显示,日本的舆论热度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信息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九三阅兵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不便评论中方意图”,但强调日本“基于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决心,战后始终坚持走和平国家之路”。
这一表态令人联想到,此前日本政府曾透过外交渠道劝阻亚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不要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阅兵前,称中国阅兵“反日色彩浓重”,纪念抗战胜利是“过度聚焦历史”;阅兵后,强调“不便评论中方意图”“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仍然没有构建起正确的二战史观,避而不谈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并深刻反省,但在看到中国的军事实力后,从“高调干扰”变为“低调应对”。
参加九三阅兵的所有装备都是从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出来的,不包括任何未量产或试验中的型号,正所谓“所见即所得”,这意味著“大国重器”已形成实际战斗力。这是日方不得不“低调”的深层次原因。
从日本网民的态度看,呈现出多元理性的状态。有日本网友惊呼:“五年前还能看出和美国差距很大,但这次已经只剩下很小的差距了”。类似的反应较多,观点中立。还有数据显示,日本正面和中立态度占比高达92.7%,负面评价占比为7.3%。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此次应邀出席中国的阅兵,在返国时于机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应该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他的观点赢得了网民积极回应,被视为理性声音的代表。
尽管日本官方对中国九三阅兵持保留立场,但日本社会显示出中立和理性的特征,为未来两国在历史认知与民间交流层面的深入互动提供了重要观察视角。
“战略平衡”的醋意
在回应中国九三阅兵时,欧盟外长卡拉斯表示:“当西方领导人在忙于外交会晤时,一个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欧洲不会缺席,必须在其中担当主角。能否担当主角,取决于我们的意愿。”
从这段话可以感受到,欧洲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惊讶,并有一种失落感,希望欧洲不能落伍。
许多欧洲网民认为,中国在导弹、舰艇、无人机等关键领域,已经和他们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这些评价,无疑是对中国实力提升的客观肯定,也是对国际格局变化的深刻洞察。
法国《世界报》评论称,法国对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速度“既佩服又担心”;法国《费加罗报》评论称,东风新型导弹的亮相,让欧洲多国防务部门“不得不重新评估欧亚大陆的战略平衡”。这些措辞折射出对中国军力发展充满“醋意”。
还有极端政治人物表达了敌意。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公开称,中国的阅兵是在“挑战国际秩序”中俄伊朝是“专制联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即回击,直言卡拉斯的言论“十分错误、极不负责”,并用上了“强烈谴责”这样的高强度词汇。
一些欧洲政客骨子里并不认同非西方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崛起的如此之快,打破了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思维定势,以致于有人“慌不择言”。
整体上来看,英国、法国等欧洲媒体普遍将中俄朝伊领导人同台视为对西方主导秩序的挑战,称其为“威权国家对抗民主阵营”的象征。
欧洲与中国没有天然的冲突,而不少欧洲国家和中国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同盟,但由于一些人仍然没有冲破“冷战思维”的束缚,看不懂中国军力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反而视为“打破平衡”,甚至视为“挑战”和“威胁”。这说明,认知上的鸿沟需要时间来弥合。
但欧洲也有人头脑清醒,比如,来华出席了九三阅兵的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欧盟领导人缺席阅兵是“严重错误”,认为此举可能孤立欧盟自身。
“给世界安全感”的真心认同
此次九三阅兵共有26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邀出席,他们普遍表达对中国九三阅兵的真心认同和高度赞扬。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栏目专访时表示:“不仅是震撼,更是中国给世界的安全感!”武契奇揭示了一个道理:“单极的世界”不安全,“多极的世界”才会安全。
武契奇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多国领导人表示了相似的看法。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表示:“阅兵展现了中国维护国家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和勇气,感谢中国为世界安全做出的贡献”。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领导人普遍表达了与中国深化务实合作的强烈愿望,出席级别和范围超过2015年那次阅兵,显示中国在东南亚的广泛影响力。
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称,“在绵延千年的历史与激励亿万人的当下之间,中国引领捍卫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的斗争。”非洲刚果(布)总统萨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称赞,阅兵组织严密、展现中国实力,认为其体现中国制度优势与国际影响力。
俄罗斯总统普京评价九三阅兵“非常棒,水平很高”。普京此次访华4天累计工作48小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俄罗斯主流媒体将阅兵视为中俄战略协作的里程碑,普京的高调出席被解读为两国“无上限伙伴关系”的体现,俄方驳斥西方对中俄合作的负面叙事。
金正恩此次访华,是朝鲜最高领导人66年来首度来华阅兵,中国予其极高礼遇,习主席与金正恩单独在中南海晚宴,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亲自到火车站迎送。6年未来中国的金正恩表示:“我真是感慨万千,这六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让我深受触动。”
“全球南方”国家透过中国九三阅兵,表达了“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观点。美国独霸世界、美国及北约国家“合伙欺负人”的事情太多太多,令人无法忍受!这些国家乐见中国成为世界重要一极。
回应中国九三阅兵,有的高度赞扬,有的低调处理,有的笑里藏刀,有的“羡慕嫉妒恨”。但无论如何,九三阅兵带给全球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九三阅兵无疑将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之一。
过往,我们常说“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九三阅兵仪式上有一句解说词:“今天的中国,正以无惧任何风浪的实力和底气捍卫世界和平,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这句话道出了九三阅兵的深意,“中国力量”在世界“大棋局”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值得人们细细回味和持续观察。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