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登机画面曝光:自带小梯子
【歼-35登机画面曝光:自带小梯子】9月5日,央视军事节目首次展示歼-35舰载机内置折叠式登机梯画面,该设计位于机头侧方可自动伸缩,无需外部梯子,显著提升航母甲板操作效率。央视2025年9月6日“军情时间到”节目首次曝光歼-35战机内置登机梯画面(含空军型歼-35A和海军舰载型歼-35)。飞行员通过机身左侧舱口抽出的折叠梯登机,操作由地勤人员手动完成。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歼-35舰载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机,以“东方猛禽”的姿态震撼世界,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五代机时代。作为全球第三款隐身舰载机,歼-35不仅填补了中国海军在高端舰载机领域的空白,更以颠覆性设计和技术优势,重新定义了西太平洋空海一体战的规则。歼-35系列战机采用“空海孪生、一机多型”的研发理念,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海军型与空军型(歼-35A)的快速切换。海军型歼-35专为航母起降优化,配备集成中央杆和毫米波雷达+光学复合引导的智能着舰系统,着舰精度达0.3米级,可承受6吨冲击力的钛合金着舰钩,确保在复杂海况下的安全着舰。空军型歼-35A则采用侧杆操纵装置,强化空中格斗性能,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构建中国空军隐身战机体系。
这种设计思路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并缩短了迭代周期。据军事专家分析,歼-35系列战机的保有量将远超传统机型,其模块化维护设计使地勤人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发动机整体更换,舰上便携式太赫兹扫描仪可检测0.5毫米级裂纹,保障出勤率不低于85%。
歼-35采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整体铣切主承力框与含氟聚酰亚胺隐身蒙皮,机腹蒙皮可抵御海风盐雾侵蚀,500小时才需局部补漆。其外形设计遵循“平行原则”,机身棱线、武器舱门等边缘均与主轴线平行,梯形进气道采用S形弯管遮蔽发动机叶片,背负式武器舱长4.8米、宽2.2米、深0.9米,可容纳6枚中远程空空导弹或2吨级精确制导炸弹。舱门锯齿与机身缝隙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关闭后形成连续曲面,使雷达波无法捕捉可识别尖峰。实测数据显示,歼-35正面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海鸥的大小,侧面RCS维持在0.05平方米级别,优于F-35C的0.065平方米。红外抑制方面,双层锯齿构型尾喷管引入冷空气混合,尾焰温度下降约200℃,令红外制导导弹锁定距离缩短40%。
歼-35配备两台涡扇-19“黄山”中推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1.5吨,总推力23吨,推重比达10.2。其矢量喷管可在俯仰方向偏转±20°、横滚方向±15°,与全动鸭翼耦合实现无尾布局下的直接力控制。在2.2马赫极速段,喷管自动收缩至最大面积78%以减少激波阻力;低速着舰时扩张至102%以提升剩余推力,确保单发失效仍可安全复飞。相比F-35C的单发设计,歼-35的双发冗余在航母起降这一高风险场景中优势显著。2023年美军F-35C在南海坠海事件暴露了单发结构的脆弱性,而歼-35的着舰钩可承受6吨冲击力,配合电磁弹射装置,可在45毫秒内将战机加速至250公里/小时,实现轻盈离舰。
歼-35机内燃油携带量达8.2吨,作战半径1350公里(无空中加油),一次加油后可达2000公里,远超F-35C的1100公里。其最大起飞重量35吨,最大载弹量8吨,超过F-35C的6吨。内置弹舱标准布局为4枚PL-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200公里)和2枚PL-10E近距格斗弹(离轴发射角±90°),对海任务时可换装2枚CM-400AKG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速度4马赫)或4枚CM-102反辐射导弹。这种航程与载荷优势使歼-35可携带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以福建舰为基地,歼-35的作战半径可覆盖整个第一岛链,对敌方航母战斗群形成实质性威胁。
歼-35配备直径1.1米的AESA雷达,使用第三代氮化镓T/R模块,单个模块功率50瓦,总计2200个单元,峰值功率120千瓦。其对典型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可同时跟踪60个目标并锁定其中最具威胁的8个;对隐身战机探测距离仍保持在80公里左右,比F-35C的AN/APG-81雷达远20%。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则提供360度全向感知能力,配合头盔瞄准具实现“看到即发射”。通过Link-17数据链,歼-35可与空警-600预警机、055型驱逐舰、攻击-11无人机共享实时战场图像。一架预警机可同时指挥12架战机,形成“预警—决策—打击”闭环。在模拟对抗中,4架歼-35与8架攻击-11组成“忠诚僚机”编队,无人机前出150公里实施主动干扰,歼-35在200公里处齐射CM-400AKG导弹,成功突破敌方防空网。
歼-35的电子战舱集成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主动干扰机和拖曳式诱饵。告警频段覆盖0.5—40吉赫,灵敏度-65dBm;干扰机采用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可在1微秒内复制并回放敌方雷达波形,实现假目标欺骗。拖曳式诱饵长3米,有效诱导距离150米,可承受50G机动,用于规避来袭导弹末段导引头。
歼-35的列装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隐身舰载机的国家,其性能全面超越F-35C。在模拟对抗中,歼-35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F-35的1/5,超音速巡航时间多出40%,导弹射程扩大25%。军事专家王云飞指出,歼-35与福建舰、空警-600、歼-15DH电子战机组成的作战体系,使中国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具备对F-35C编队的不对称优势。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歼-35的体系化设计理念推动了全球舰载机发展范式的转变。其“空海孪生”模式降低了研发风险,双发矢量推力提升了战场生存性,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则定义了未来海空战的新标准。正如《环球时报》所评价:“歼-35的出现不仅改写了亚太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更标志着中国海军正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实现战略转型。”
从2004年启动预研到2025年正式服役,歼-35的研发历程凝聚了中国航空工业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它不仅是一款战斗机,更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与战略决心的象征。当歼-35从福建舰甲板腾空而起的那一刻,中国海军终于拥有了与世界顶尖海军同台竞技的资本。在未来的远海防卫作战中,这款“海上幽灵”必将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