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4日电 题:香港再建大型湿地公园环保与渔农业如何协调?
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
香港正积极推进于北部都会区设立面积比现时香港湿地公园大5倍的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长久以来,渔业、淡水养殖业跟环保组织之间一直存在芥蒂,如何兼顾三者和谐相处,是较大的议题。
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规划图。图源:渔农自然护理署
据介绍,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是改革性的新概念,结合保育、康乐旅游和渔农业发展,除了提升后海湾一带环境质素和生物多样性,增加北部都会区的环境容量,亦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户外生态教育及康乐体验,并促进水产养殖业现代化。
香港致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尽管占地不广,但有约40%土地为受保护的郊野公园和特别地区;亦有《拉姆萨尔公约》指定的国际重要湿地等。
香港湿地公园,是亚洲首个以湿地为主题并集合教育、保育和生态旅游功能的设施。另一个塱原自然生态公园自2019年开始建造以来,令过去3年极度濒危的黄胸鹀增加两倍至50只;濒危的黑脸琵鹭近3年亦上升数倍至40多只。
政府2021年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系统,以保育后海湾具生态价值的湿地。
渔农界立法会议员何俊贤参与推动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的建设,他对中通社记者提出新方向,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跟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结合共存,带动渔民走向高新科技发展,同时将保护生态所产生的利益共享,打造环保型渔农业。
他提出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渔农业跟环保组织之间的矛盾。很多湿地是传统渔民的养殖鱼塘,但环保组织只负责推动环保,一些被保护的鸟类会把渔农的鱼苗吃掉;“最夸张的例子是8000条鱼苗3天内只剩下2000。但大家往往只看到有多少生态或稀有物种来到这里,对渔业发展却有摧毁性打击。”
他构想的方案具体而言,是由政府出资养殖一些低价值渔货,引导候鸟或其他生态可以食用,但要有选择性,掠夺性强的生物就没有必要,而一些养殖类的工作岗位就留给渔民。同时,发展部分区域变成高价值养殖区,适度做些保护措施,保护渔民的渔货。
另外,也要增加开放给公众,设置更好的经济点,让游客能够接触大自然,并在当中消费,也弥补政府的投放。何俊贤以米埔自然保护区为例,认为连买水的地方都没有,是过去环保组织推动的粗犷性绝对环保意识,需要改变。因此,他亦不建议由环保组织来主导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的建设。(完)
下一篇:香港未来五年劳动力短缺问题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