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29日电 毒贩销售手段愈发狡猾,包括推“团购式”优惠吸引青少年吸食毒品,香港保安局禁毒处透露,今年上半年涉及依托咪酯的案件有460宗,拘捕561人,分别是去年同期数字约13倍及9倍;被呈报吸食依托咪酯的有338人,为去年同期3倍,亦超越去年全年的300人,当中约一半为18岁以下人士,年纪最小的仅11岁。反映禁毒工作刻不容缓。
对于依托咪酯呈报个案上升,香港禁毒专员李基舜指出,不等同吸食情况恶化,反而显示在特区政府积极宣传下,大部分市民对依托咪酯的认知提升,亦懂得主动举报或求助。此外,社工、教师及警方对依托咪酯亦有更深掌握,有助辨认潜在个案。
李基舜称,政府会持续分析数据,时刻警惕毒品入侵,不会简单下结论。
此外,李基舜提到,现时毒贩的推销手段亦愈发狡猾,包括利用青少年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如IG或telegram等接触学生,“推销有团购优惠,借此利用朋辈影响,鼓励学生与朋友集体购买”。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警方加强执法下,已成功阻截25万粒依托咪酯毒品烟弹流入市面,按年大增约35倍。并设立依托咪酯举报热线,截至上周接获12宗举报。
依托咪酯可透过电子烟吸食,易于隐藏,毒贩也对外宣称,它是手术室都会使用的药物,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等。依托咪酯毒品原称“太空油”,政府早前将其改名为依托咪酯毒品。李基舜指出,毒贩刻意用“太空油”的名字,以浪漫化吸食后的感觉,改名后能避免市民产生错误联想,减少年轻人对有关毒品的好奇心。
同时,禁毒处推出关于依托咪酯毒害的广告,再配以通俗易记的口号,提醒市民切勿尝试。
鉴于部分被依托咪酯所惑的人年龄较小,特区政府也在新学年将依托咪酯自愿检测纳入“健康校园计划”。只要学生及家长填写同意书,人员就会抽取学生尿液或头发样本进行化验,一旦发现个案,会提供辅导,协助戒毒。对此,学界反应正面。
另外,香港立法会亦正审议涉及电子烟的相关控烟法案,政府希望尽快通过,相信对打击依托咪酯有一定帮助。
适逢今年是禁毒常务委员会成立60周年,9月5日香港将举行“粤港澳大湾区禁毒高峰会”,届时大湾区城市约20个政府部门及19个民间机构将派代表出席。
“若没有成功的跨境合作,禁毒工作就会事倍功半。”李基舜提到,跨境合作对香港的禁毒工作极为有利,举例香港海关曾与广东分署缉私局、公安禁毒部门及深圳海关等进行代号为“云战—断流”的联合行动,重点打击跨境走私毒品行为,过去3年拘捕了123人,检获了6500公斤各类毒品。
香港警方亦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执法部门合作,检获不同品种总值60亿元的毒品。
李基舜强调,香港作为对外开放的自由港,有义务捍卫国家南大门、治理香港毒品情况以免影响其他地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