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6日电(记者 陈卓仪)Labubu,这个听起来有点稚嫩化的公仔名字,持续超过一年占据全球顶流,近日生产公仔的中国潮玩企业泡泡玛特预告发售迷你版Labubu,带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价再创新高。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labubu?专家分析指,这一类玩偶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年代的社会心理特点。
图为深圳一家泡泡玛特门店(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Labubu等玩偶一开始是明星如韩国女团成员Lisa、美国网红卡戴珊等,在社交平台发出照片后带火,随后影响了更多圈层、年龄层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瞬间风靡全球。
香港岭南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政策系黄晧俊教授对中通社记者分析,Labubu等玩偶在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约在1997年至2012年间出生的一代人)族群最为流行,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原因:一是这个年代的人受社群影响较大,因此更容易在社交网络流行某种元素后,迅速跟进。二是Labubu的盲盒概念,从购买、拆盒、抽到特别版的概率、二次创作,与其说是购买产品,更是购买了一种体验。
实际上,Labubu的流行已经不止于专卖店,在香港一些专卖玩具、手机壳的小店,已经将Labubu盲盒作为主打商品。甚至一些扭蛋店、抓娃娃机,也以Labubu作为吸客的新招数。记者曾经在铜锣湾一家抓娃娃机店,目睹一家三口花费近千元抓一只市场价约200元的玩偶。
说回泡泡玛特,其成功打造的IP不止于Labubu,早在2015年就已经有Molly这个出圈的精灵玩偶。但十年后,Labubu“出道即巅峰”,根本不需要太多社群的传播就已经全球风靡。
黄晧俊对中通社记者分析,Labubu提供的情绪价值,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所缺乏的。他说,相比起多年前的玩偶圈,都是小众经济且特定消费族群,例如男孩玩高达、女孩玩hello kitty,但Labubu没有这种界限,大家购买的是一种心理映射。
相比起以前的年代,很多人一辈子打一份工、居住在一个城市,但“Z世代”的人可能处于比较“零碎”的状态,换工作很频繁,生活并不是很确定。黄晧俊说,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年轻人购买玩偶,更像是在寻找一份确定的陪伴,寻找一种安全感。
Labubu火爆全球,离不开泡泡玛特对独特IP的挖据推广,更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手法,精准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而其背后也折射了一个新的消费观,购买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体验、情绪价值。
这种变迁,还体现在宠物经济的火爆、剧本杀游戏的流行、宫廷盛宴的兴起……这些消费型态,并不是无缘无故被创造出来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