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26日电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释放明确的减息讯号,利好香港楼市交投畅旺。今年迄今,香港新盘的成交量已达去年全年逾8成,成交主要由“细价楼”及香港人购买力带动。美联物业相信,9月将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其楼市措施将左右港人及新香港人的入市意欲。对于有建议认为,应设立通道方便内地和香港跨境购房,美联相信可方便在港专才置业安居,同时能为港楼带来新的购买力。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表示,今年香港住宅物业交投保持畅旺,一手市场更是展现旺势,综合美联物业研究中心及《一手住宅物业销售资讯网》数据,今年迄今一手已录逾1.25万宗成交,不仅高于2022及2023年全年水平,更已达去年全年逾8成。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新盘交投激升,上升动力主要来自中细价物业。今年截至8月21日,600万元(港币,下同)或以下成交高达6759宗,较去年同期的3521宗激增92%,亦令600万元或以下一手私宅成交量占比达到53.7%,成交量及占比均创自一手销售条例以来的12年新高。大价物业的交投则明显回落,期内1000万至2000万元录1671宗成交,按年跌16.9%;2000万至5000万元则录578宗成交,按年跌24.2%。
美联物业分析师岑颂谦特别提到,今年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港人购买力重新抬头。根据土地注册处数据,按已知买家姓名分析,今年首7个月,香港买家(以买家姓名的英文拼音鉴别)占个人买家于一手私宅注册量比率达到66.8%,金额占比达55.7%,香港买家注册量及金额占比均出现2022年以来首次回升。
二手方面,香港买家占个人买家于香港楼市二手住宅注册量比率维持在约83%,亦是连跌4年后首度回稳。
港人购买力为何重返主导位置?岑颂谦指原因众多。首先今年楼市成交集中于中小型单位,这类单位更受港人欢迎。按金额划分,香港买家于600万元或以下的一手私宅注册量比率于今年首7个月增加至76.9%,较去年全年的73%增加3.9%。而新香港人则往往较钟情于中大型物业。
此外,港人对息口走势更敏感,因买楼多半需要申请按揭,减息可降低供楼成本,给予港人更大诱因入市。
至于港人购买力会否进一步上升,岑颂谦称,很大程度取决于楼市政策及息口走势。提到9月将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中的楼市措施,将左右港人及新香港人的入市意欲。
刘嘉辉亦说,9月的《施政报告》将是左右楼市走向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有建议认为,应设立通道方便内地和香港跨境购房,刘嘉辉表示赞同,相信能方便在港专才置业安居,同时可为港楼带来新的购买力,纾缓货尾囤积的压力。
根据香港中原地产数据,在2016年上半年,香港整体私楼成交17142宗,当中普通话拼音买家1762宗,占比10.3%,意味香港每卖10套房,仅有一套为内地客购买。
其后伴随香港楼市政策逐渐宽松,自2023年起,内地客赴港买房占比逐渐上升,2023年上半年首次占比达到15.9%;在2024年撤辣后更是创下新高,达到24.5%。今年截至7月份,香港整体私楼住宅成交31190宗,当中普通话拼音买家达到7547宗,占比24.2%。这或意味著,自去年以来,香港每卖出10套房,便有约2.4套为内地客购买。内地客对在香港置业越发感兴趣。
然而,对不少内地客而言,最大的难题不是找到心仪房源,而是合法安全地将资金汇到香港。受外汇管制影响,普通话拼音买家每人每年最多只能兑换约5万美元,要凑够一笔几百万的楼价首付,过程十分周折。
对此,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陈永杰指出,若资金调动渠道一步到位,内地客将在香港楼市扮演更重要角色。
总体而言,香港业界认为,在利好因素带动下,香港楼市交投畅旺的走势保持不变,全年新盘交投有望挑战自一手销售条例生效以来的12年新高,达1.9万宗,按年升逾22%;二手可达4.5万宗,按年升逾9%,创4年新高。高成交亦有望推动楼价平稳向上,料升3%至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