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26日电 26日,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的见证下,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为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香港报章26日针对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香港中通社图片。
《大公报》发表社评:加快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以创科赋能产业升级
香港科研近年发展迅速,这是中央大力支持的结果。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香港科技发展,2017年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2022年“七一”视察香港时,又专门到香港科学园考察。在习主席亲自关心下,中央在科技项目开放、资金南下、平台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挺港惠港政策,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持续深化,成果不断涌现。在最近的几次国际科技大奖赛上,香港科研团队收获甚丰。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科集群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彰显大湾区城市强强联手,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文汇报》发表社评: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香港科研力量
香港拥有“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既是国家的一部分,又具高度国际化特色,以及完善的法治体系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能够担当国家与全球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而香港院校的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在生命健康、信息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亦已在转化肿瘤学、神经疾病、光量子物质等方面建立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并于国际学术界取得标志性成果;加上高度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制度及与全球学术界、产业界的紧密联系。这让香港成为汇聚国际顶尖科研人才与资源的理想之地,有利形成开放、协作、高效的创科生态,服务国家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所需。未来,凭借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香港应更主动紧密对接国家科技强国建设战略,为深化大湾区科技协同及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关键作用。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打造创科天团 助力国家发展
“从零到一”的突破仅仅是起点。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的创新协同,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令更多产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完成“从一到N”的跨越,是香港需全力打通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香港要深化与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借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构建大湾区先进产业链,形成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另方面,要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透过跨国合作等方式,将高技术、高增值产品推向全球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期望创科天团写下浓墨重彩的香港篇章,助力国家建设科技强国,再创新辉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