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黄金治疗期——基层家庭与SEN Connect计划携手同行
创始人
2025-08-25 01:02:38
0

香港新闻网8月25日电  (记者 黄璇)在香港,育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简称SEN)孩子的基层家庭,常常面对远超常人的压力。现年6岁的曾逸岚,是一名同时患有注意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ADHD)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孩子。除了自身的特殊需要,他还有一名不足2岁的妹妹,母亲曾经历产后抑郁,父亲是家中唯一经济支柱,支撑一家四口的生活。这些复杂的家庭背景,让逸岚的成长之路更加崎岖。

【延伸阅读】

情绪压力如传染病 照顾者也需要被照顾

(香港新闻网制图)

曾逸岚的母亲分享道,在学校及家中,逸岚难以坐定,心思飘忽,常常抗拒做功课,与同学经常发生冲突。老师和家人都感到束手无策,学校建议转介政府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但因疫情影响,评估时间被一再延迟。直至K2班,才终于排到评估。之后,进入了政府精神科医疗系统长达两年的轮候期。

这段等待,对家庭而言无异于煎熬。逸岚母亲坦言,在这两年里,如果要自费到私人医生求诊,动辄数千元的诊金和药费根本无法承担,甚至等同于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而公立医院虽然收费低廉,却因人手和资源有限,诊症时间短,难以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复杂状况,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曹国柱医生(左)与曾逸岚小朋友互动。逸岚是一名同时患有ADHD和ASD的孩子。(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SEN诊断与黄金介入期

在面对孩子疑似SEN时,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分辨?何时应该及早寻求专业协助?港安医院慈善基金司徒拔道理事会主席、儿科专科医生张蔚贤指出,许多家长会将孩子的调皮、坐不住视为“正常”,但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往往能较早发现异常。张医生说:“当家长或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在行为、言语、社交等各方面,跟其他孩子有明显分别,而且在不同环境下都表现出困难时,就该考虑寻求跨专业团队评估。”

张医生补充,三、四岁的孩子逐渐开始懂得与同龄人互动,逐步学习同理心。到了五、六岁,若仍只愿意与大人玩乐、无法洞察或体会同龄人的情绪,这就是信号。然而,许多家长对这方面缺乏认知,往往拖延到孩子八、九岁才发现问题,导致治疗和介入时机延误。

精神科专科医生曹国柱(左)、儿科专科医生张蔚贤接受访问。(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精神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曹国柱,则从临床角度进一步解释,ADHD和ASD的症状可以在一个孩子身上并存。ADHD的核心在于专注力不足和过度活跃,但这并不等于孩子一定外向或好动,有些孩子表现为发呆、做白日梦、玩手指、做事有头无尾、缺乏组织力。而ASD则倾向于固执、难以接受改变、社交理解能力弱,例如看不懂别人的表情,不明白场合规则。这两种障碍往往会互相重叠,部分孩子同时具备二者特征。

曹医生指,童年是社交、学习及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尤其七、八岁前,如果未能及早介入,日后知识积累、交友及一些软技能都会大受影响,甚至影响一生。他说:“这个黄金期过了就很难‘翻转头’(往回掉头),治疗效果会打折扣,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命运。”

公立医疗轮候与私人医疗的“鸿沟”

在香港,基层家庭面对最大的困难,不仅是认知不足,更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曾逸岚母亲坦言:“我们家只靠老公一份收入,月入两万,住公屋,孩子有特别需要但又等不到公立排期,私人医生费用又高得吓人,根本不敢去尝试。”她计算过,一次私人评估动辄五六千元,后续每次看医生加药费又要两三千元,对于基层家庭而言,只能望而却步。

同时,公立医院因人手短缺,医生难以花充足时间深入了解每个个案;而私人医疗虽然服务细致,但高昂费用令大部分基层家庭却步。这种现实,令许多有需要的孩子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SEN Connect的介入与改变

正在家庭陷入无力与焦虑时,SEN Connect计划出现。这项去年由港安医院慈善基金(司徒拔道)及郑志刚博士以私人名义成立的“爱望基金”联手推动的计划,专为轮候公营医疗(公立医院有关之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新症排期纸,递交申请表格计等候期多于6个月)、年龄介乎4至14岁的基层SEN学童(须为香港永久性居民),提供药物及各种治疗资助。

曾逸岚母亲透过网络认识SEN Connect,仅约半个月便安排了专业评估与治疗。计划由港安医院慈善基金负责投放资源,组织专业医疗团队,视乎个案需要,提供药物及多元治疗资助,直到个案能顺利衔接公营系统;而爱望基金则负责联络本地中小学及非政府组织,主动寻找及转介有需要的学童。截至2025年8月,计划已支援逾500个基层家庭,当中约七成属ADHD个案,其次为自闭症个案,目标首阶段协助1000名学童。

多元治疗——药物、职业治疗与家庭参与

在SEN Connect支持下,逸岚在一年时间里接受了八次医生评估及药物尝试与调整。曹国柱医生表示,现时药物种类更多,副作用减少,治疗方案更能个人化。计划下每1.5个月可复诊一次,让医生有更大空间观察和微调药物,做到细致治疗,这是一般公立医院难以提供的。

逸岚母亲亲身感受到药物带来的正面转变。有一次外出晚归未服药,逸岚变得异常躁动,难以入睡;而服药后,他的情绪安定下来,能够顺利入睡。她坦言:“我已接受我的小孩要看精神科,但要我亲自喂药给他吃,并且要持续吃很长一阵子,老实说我也很徘徊。但如果现在不解决问题,等到十年后‘雪球越滚越大’,学业和亲子关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在能处理的就及早处理,否则孩子连成长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药物治疗之外,逸岚亦即将展开职业治疗,进一步提升专注力、情绪管理及社交技巧。SEN Connect提供的多元支援,让孩子能在不同范畴获得协助,亦令家长感到安心和希望。

七、八岁前是治疗SEN关键期,及早介入,不仅能改变孩子一生,也能减轻家庭长远压力。(Unsplash图片)

逸岚母亲在专访中特别提到,身边有朋友的孩子因在幼稚园遭遇欺凌,出现情绪病甚至自残行为。她说:“现在的小朋友承受的压力比我们想像中大,家长千万不要觉得情绪病很遥远。时代不同了,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应该马上寻求医疗协助,否则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和人际关系。”

曹国柱医生补充,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一代家长对药物和治疗方法更开放,明白“及早介入”才是关键。他亦指出,政府医疗体系药物选择有限,SEN Connect计划则能提供更多元选择和密集跟进,补足体制不足。

逸岚的故事,是香港成千上万基层家庭的缩影。当医疗资源有限、轮候期漫长时,慈善机构与专业团队的及时介入,带来的不只是孩子的进步,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SEN Connect计划的推动,正让更多家庭有机会把握黄金治疗期,避免错过关键发展阶段。

曾逸岚已经开始稳定进步,自今年7月起进入公立医院继续跟进治疗。回首过去的困难,逸岚母亲感慨:“不要等到问题变成不能承受的雪球才去处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孩子和家庭才有希望。”(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内地五一黄金周将至 香港积极统... 香港新闻网4月9日电 内地劳动节黄金周将至,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9日召开会议,统筹一连五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