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柴米油盐烟火事一锤接著一锤敲
创始人
2025-08-19 09:04:46
0

行政长官李家超施政三年多来有许多亮点,细细梳理这些亮点可以看出,民本情怀始终是他贯穿全链条施政理念的重要亮点。近日,有数位局长告诉笔者,她们作为管治团队成员,对行政长官掌舵三年多的最大感受就是,他能够精准把脉市民的感受,市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政府的施政就抓住什么、推动什么。

光阴荏苒。又到了新一份施政报告公开咨询的关键时刻,李家超格外忙碌,他已经开了超过60场咨询会,收到了超过6900份公众咨询意见。在一场场咨询活动中,对于下基层与各界市民代表面对面的交流、膝对膝的座谈,是他最为重视的。不仅他利用几个周六、周日到社区居民之中,每次还会带来一众司长局长,仅7月27日的这个周日,随他到马头涌官立学校地区咨询会的正副司长、正副局长就多达21位。他对媒体说:“我和团队非常重视每一次与市民直接交流的机会,听取大家最关注和最希望处理的问题,这对于政府制订政策和判断资源运用优次有莫大的帮助。”

李家超前天(17日)在社交平台发布影片表示,几年前的香港,一度不能安全和公开地表达对国家的情怀,有人一讲爱国就被起底或殴打,但现时在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保障下,特区政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令爱国精神扎根社会,市民可安心、安全地抒发爱国情怀。

从“上楼”轮候的周期越来越短,到放心地公开表达爱国情怀;从打工仔的权益得到更多保障,到上下班的路上塞车情况得到缓解,一个个民生“堵点”,正是李家超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重点。

柴米油盐烟火事,一锤接著一锤敲。透过李家超带领特区政府解决民生难题的作为,可以看出“以市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解决“住房难”,把握三对关系

李家超在“7.1”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上任的时候公屋的轮候时间是6.1年,现在是5.3年,减少了大概九个半月。”

如今,“5.3年”这个纪录再次被刷新。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近日在社交媒体发文,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一般申请者综合轮候时间下降0.2年至5.1年,是2018年第一季以来的最低位,而对比今届特区政府上任前的最高6.1年,更是缩短了整整一年!此外,长者一人申请者的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也较上一季降低0.2年至3.1年;简约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轮候时间平均则为2.3年。

“住房难”是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由于多年公屋供应量不足,上楼轮候期限一再延长。“早上楼”,市民翘首期盼;惠民生,中央寄予厚望。李家超及特区政府精准把握三对关系,破解住房难题。

其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住房难”的症结是“用地难”,李家超上任之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政府要重新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体现出解决“住房难”的坚定决心。结合他提出的“打造有为政府”的理念,可以看出,特区政府精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政府义无反顾地出击,主动化解难题,而不是以“积极不干预”为“挡箭牌”,体现出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

其二,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从长远看,开发北部都会区可以彻底解决香港的住房难题;从眼前看,北都区开发期超过20年,“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特区政府在加大公屋建设力度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实施“简约公屋”计划,近期策略和长期策略同步实施,让市民既“看得见未来”,又“感受到变化”。

其三,“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特区政府在推进公屋建设的同时,重拳打击滥用公屋,收回约8700个公屋单位;收紧“富户政策”,让富户去购买私宅,积极“向上流动”。如此以来,腾出部分公屋资源,分配给真正实际需要的市民。

主动作为,体现担当精神;远近兼顾,体现系统思维;盘活资源,体现魄力与智慧。而在这套“组合拳”的背后,是对市民“柴米油盐烟火事”的关心,是强烈的民本情怀。

成立关爱队,体现以民为本

现在,基层市民对地区关爱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有困难找关爱队”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第一反应。民青局局长麦美娟告诉笔者,地区关爱队已经成为连接政府、市民和志愿者的纽带,达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效果。

本港地区治理曾经存在“走偏”现象,特别是应急反应不如人意,令人感觉到政府和市民之间缺少一个有力的“臂膀”,“最后一公里”似乎非常漫长,这也是过往民生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家超及本届政府就任后,创造性地在18个区建立地区关爱队,452个关爱队覆盖全港。

从纵向看,关爱队由民政专员统筹,形成“政府+社区”联动枢纽,把政府的惠民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服务方案,落实到社区;从横向看,关爱队吸纳多元力量参与,涵盖青年、妇女和不同族群人士等;同时,向外连接商企、医疗机构、非政府组织等,整合政、商、民三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地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关爱队不仅是“爱心源”,还是“连接器”。比如,在发生火警、台风等灾害时,关爱队联系的大批义工都积极参与救援,形成了救援合力。今年的5场黑雨,不少地区正是关爱队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爱队成立以来,不仅把关爱送到千家万户,还逐步形成“服务—认同—参与”的良性循环。比如,有的市民在得到关爱队的帮助后,深受感染,主动要求参与志愿服务,在关爱队的引领下,自愿帮助其他居民,把“关爱”传递给更多人。

笔者曾与多支关爱队有过接触,发觉他们有两大特点:一是“接地气”。每个关爱队8至12个人,精干灵活,植根于社区,深谙本社区的“个性问题”,服务社区居民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二是“强活力”。关爱队受民青局指导,并得到政府资助,同时,连接社会资源,激发了活力。

特区政府成立关爱队,是一项创举,体现了‌“以民为本、多元共融、精准服务”的理念。

提供贴心服务,释放“银发”活力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的人口推算,香港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将由2021年的145万上升至2046年的274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由20.5%上升至36%,即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于一名是长者。

由此可见,“银发族”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正是民生大事。

以民为本,李家超就任行政长官后,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本港老年一族的关爱,他在去年《施政报告》提出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今年5月27日,特区政府公布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落实推行的30项措施,涉及五个范畴,包括:促进“银色消费”、发展“银色产业”、推广“银色品质保证”、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和释放“银色生产动力”。现在看看,这些措施每一项都足履实地、踏踏实实。

香港医疗水平全球一流,人均寿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65岁以上的“银发族”各人情况不同。有的健康状况良好,愿意继续工作;有的消费能力较强,需要多元消费;有的对养老有多种需求,需要“多项选择”。特区政府的30条措施,回应了“银发族”的愿望。

比如,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为经济能力较佳的长者提供退休理财选择,包括香港年金计划、安老按揭计划,以及保单逆按计划等,协助退休人士把资产转化成为长期和稳定的每月年金收入。

又比如,特区政府持续推行多项措施,便利香港长者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如今,参加计划的在粤安老院增至15家,分布在六个大湾区内地城市。政府还推动跨境医疗合作,去年推行“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扩大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至大湾区内合适的医疗机构。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对“银发族”的重视和关爱,正是李家超常说的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实事的执政思路。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曾在天津、浙江工作多年,在解决民生难题上拥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他非常关心香港的民生问题,每次来港考察调研,都要与基层市民座谈,并深入社区实地查看。他嘱咐特区政府官员要多关心市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著一锤敲”,就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攻克一个个难关。

夏主任所言,既希望特区政府官员要强化为民初心,也是传授解决民生难题的“方法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下,新一份施政报告正在进行最后的公众咨询,香港的民生忧难和诉求还有不少,还会不断出现和发生;相信这份施政报告一定会展现行政长官和管治团队,对民本情怀的使命之艰、责任之重。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