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上楼难”荆棘满途 破瓶颈攻坚拔寨
创始人
2025-08-05 13:02:13
0

本港解决“上楼难”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公屋轮候期限已经由6.1年降至5.3年;今年,本港公营房屋落成量将破3万伙,为20年来首次。

房屋局在公营房屋建设上应用MiC技术。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长期以来,“上楼难”一直是香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过高的楼价、过少的土地供应,导致普通市民望楼兴叹。面对香港这个第一难题,特区历届政府和社会仁人志士几经努力,却始终成效微乎其微、杯水车薪。2022年,本届政府就任时,本港最新公屋轮候时间,已上升为6.1年,比较早前的6年再增0.1年;长者一人申请的平均轮候时间,则同样由之前的4年,增至4.1年,轮候情况进一步恶化。本港“公屋联会”认为,轮候时间将进一步攀升,甚至会否升穿6.5年甚至7年的关口。

香港“上楼难”事关千家万户,中央领导一直十分牵挂。去年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出席政协港澳联组会时,都曾询问香港解决住房问题的进展情况,希望大家要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把这件民生实事办好。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去年和今年两次来港考察调研时,听取了特区政府官员关于房屋问题的汇报,还深入实地察看,高度肯定了特区政府的创新之举。

笔者犹记得,早在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竞选时就提出四大纲领,其中就有“土地房屋提速提效提量”,包括提出“公屋提前上楼计划”;2022年10月7日,李家超就任百日之时,就收到两份涉及土地房屋供应的报告。一份是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组长的“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提交的,另一份是由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担任组长、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担任重要组员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提交的。两份报告提出化解“上楼难”的一揽子计划,李家超将其纳入了任内的首份施政报告,并亲自督查和评估。

“上楼难”是本港最大的民生难题,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年多来,特区政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滴水穿石的劲头和毅力一步步向前推进。虽然荆棘满途,步履维艰,始终锚定目标,矢志不渝;终于突破瓶颈,攻城拔寨!

“简约”求效,“湾区智造”给力

攻坚破难,首先要冲破传统观念和固有模式,以创新思维谋划。李家超在2022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简约公屋”计划,目标是在2027至2028年度前完成兴建约30000个单位。

“简约公屋”概念刚刚出炉时,也曾有人质疑。但事实证明,“简约公屋”达到了李家超提出的“提速、提效、提质、提量”的目标,或革故鼎新,或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化解“上楼难”之途。

以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本港规模最大、单位数量最多的“简约公屋”工程,自2023年12月动工,仅用19个月即完成一期3栋17层约3000个单位住宅的主体结构建设,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竣工并交付使用。

“简约公屋”施工速度如此之快,得益于项目采用了MiC(组装合成)建筑法。笔者调研了包括世运道在内的多个“简约公屋”项目后发现,其精妙之处大致有四:

其一,“并联式”替代“串联式”,缩短工期近6成。传统的建房模式是先打地基,再层层造楼,可看作是“串联式施工”,而“简约公屋”项目的第一阶段可看作是“并联式施工”。当施工现场打地基、铺设给排水管道时,房屋模块同步在珠海、江门、惠州等地的工厂制作。先齐头并进,再组装合成。进入组装合成阶段,模块“30分钟1块”,造楼“3天1层”,整个项目较传统建造方式缩短近60%的工期。

其二,模块都有“身份证”,可查询可追溯。透过智慧化平台,“简约公屋”项目实现物资从工厂到跨境通关,再到工地签收的全流程“一键可查”,每一个模块配备唯一编号和二维码作为“身份证”,可以查询追溯。

其三,毫米级制造精度,造房子堪比造汽车。房屋模块在工厂生产,可以大大提升精度;现场安装也采用智能化施工工艺,并在打磨、喷漆、焊接、搬运、试水等环节使用“建筑机械人”,确保模块制造、安装、对接精度达到±2mm,精度堪比造汽车。

其四,模块可再利用,落实了绿色环保理念。项目采用的MiC模块支持100%拆卸及重复利用,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为香港探索循环建筑体系、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示范。

第一期“简约公屋”合共约4440个单位,于去年6月24日接受申请;第二期“简约公屋”合共约5060个单位,于今年2月24日接受申请,预计今年第四季起陆续入伙。全部约3万个单位2027-28年度前落成。

应该一提的是,本港不少发展商带头支持、积极响应“简约公屋”的建设。新鸿基地产是第一家发展商借出土地建设“简约公屋”的,这也是首个入伙的简约公屋项目。 目前,新鸿基地产的“同心村”过渡性房屋项目及元朗攸壆路“简约公屋”两个项目,入住率已逾97%。信和集团也带头支持政府公屋建设,以象征性租金借出荃湾青山公路青龙头用地,资助房屋局建设“普绿轩”过渡性房屋项目,还积极资助劳福局兴建和营运“社区客厅”,其中港岛区首个社区客厅巳于今年3月在筲箕湾开幕。

“上楼难”之所以曾经令人一筹莫展,或因为没有下定决心,或因为没有打开思路,或因为没有整合资源。如今,“简约公屋”效率高,发展商行动快,“湾区智造”很给力。

这说明,只要下定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善用“背靠祖国”的优势,就会拓展化解难题的思路。

“疏堵”并举,公屋流转加快

“上楼难”不仅难在新建公屋不足,还难在现有公屋利用率不足。对此,本届政府的应对之策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打,收,增”。即:打击滥用公屋,收紧富户政策,增加居屋绿表比例。

其一,打击滥用公屋。公屋原本就紧缺,却有人滥用。比如,丢空单位,分租或转租单位 ,在单位内进行不法活动,将单位用作非住宅用途,虚报资料等。特区政府重拳出击,收回约8700个公屋单位,单是以金钱计算已涉及约80多亿元。

其二,收紧富户政策。今年3月21日,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布,将收紧公屋的“富户政策”,新安排将于今年10月的申报周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若租户家庭收入超出现行公屋收入限额5倍,或家庭总资产净值超出限额100倍,或拥有香港住宅物业,或拒绝申报等情况,便须从公屋迁离。而未拥有香港住宅、且家庭收入不足限额5倍的公屋“富户”,则按照实际收入标准分别缴纳1.5倍或双倍租金。

其三,增加居屋绿表比例。特区政府已经公布,由下一期居屋销售计划开始,将绿白表配额比例由现时4:6调整至5:5,让更多公屋租户以绿表资格申请购置居屋单位,且容许租户无论买入居屋或私楼,置业后仍可居住在公屋单位直至收楼才迁出。

打击滥用公屋,旨在堵住漏洞;收紧富户政策和增加居屋绿表比例,旨在鼓励富户“向上流动”,要通过自己奋斗增加家庭财富,有序退出公屋,加快公屋流转。

“打,收,增”三策略,科学把握“疏”与“堵”辩证法,既要帮“无房之人”,又不养“懒惰之人”;既著眼于维护社会公平,又著眼于激发社会活力。

由此观之,特区政府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全局思维解决房屋问题,把解决“上楼难”置于香港治理的大主题下思考谋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力推“房屋+”,“幸福逻辑”显现

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家=房屋+爱”。解决“上楼难”,不仅要为住户提供房屋,还要注入关爱。

笔者在与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民青局局长麦美娟等政府官员交流中,感到他们对此有很深的感悟。在推进公屋建设的同时,特区政府牵头,整合社会力量,力推“房屋+”,共同打造“关爱共融社会”。

其一,“幸福设计”增强人文关怀。房屋局推出的《幸福设计指引》,包括“活力健康”“绿色生活”“乐龄安居” “跨代共融”“家社互联”“城市连结”“增值上流”和“地方形象”,统整了过往50年的建造和管理经验,全面搜集了建筑、规划、园境、管理、护理及社工等专业团队的创意和市民的意见,发动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提升了公屋设施的实用性和人文关怀。

其二, 四方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公屋。马会慈善基金投7.2亿元推行“跃见新生活”,为1.4万个居于“简约公屋”和过渡性房屋的家庭提供理财、职能培训等支持;发展商频繁资助有关项目,为传统公屋长者住户提供修缮家居的免费支持等;童军到过渡性房屋开设旅团,为基层儿童提供领袖培训活动。爱心汇聚公屋,家园充满温情。

其三,关爱队成为“贴心人”。遍布于18区的452支关爱队赢得了市民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公屋住户。由于部分公屋楼宇堪称“高龄”,涉及维修事宜较多,又居住著不少长者,关爱队员登门访问,为他们提供协助维修、室内清洁、协助申请和预约公共服务等。在遭遇台风、暴雨、水浸等恶劣天气,发生火警、交通等意外,关爱队成员第一时间投入救援,成为不可或缺的救援力量。

解决“上楼难”不止是提供居所,“房屋+自主设计”、“房屋+技能培训”、“房屋+家居服务”、“房屋+社区活动”.......透过一个个“房屋+”,演绎出充满真情的“房屋故事”,揭示了温暖人心的“幸福逻辑”。

一路荆棘满途、山高水险,攻坚竭心尽力、事不避难。化解“上楼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相信“上楼难”终将变为“上楼易”。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