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8月4日电 香港大学日前发布,该校心理学系Benjamin Becker教授领导的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大脑特征信号,揭示有意识地体验情绪强度的方式,以及这种体验与自动生理反应之间的区别。
港大心理学研究揭示大脑如何建构情绪体验。图源:香港大学
“唤醒度”(Arousal) — 即感到警觉或兴奋的程度 — 是情绪的基本维度,与情绪的正负性(如快乐或恐惧)同为情绪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界至今仍未完全理解大脑如何产生这种唤醒感,也不清楚处理情绪唤醒的神经系统是否与调控清醒状态或身体反应的系统相同。
研究团队结合人工智能驱动的建模、先进脑成像技术及贴近真实情境的实验设计,成功识别出一种能精确测量情绪强度(唤醒度)的大脑特征信号。该信号在多种情境下均能稳定反映主观情绪强度,从见到所爱之人到观看恐怖电影等均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团队成功将有意识的情绪体验与自动的生理反应(如出汗或心跳加速)加以区分。
本研究结果触及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争论逾150年的核心问题:意识感受能否与生理反应分离?此发现将推动下一代情感智能AI发展,证实情绪体验可独立于生理层面存在。
除理论意义外,这项发现还开辟了以下新方向:开发设计具备情绪智慧的人工智慧系统、推动脑机介面与情感运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发展,以及为情绪障碍(如焦虑和忧郁症)设计更精准的介入方案。
简而言之,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方式来理解大脑如何产生情绪唤醒,并将促进未来情绪研究的发展与应用。
这项研究最近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文章标题为“A neurofunctional signature of affective arousal generalizes across valence domains and distinguishes subjective experience from autonomic reactivity”。(完)
上一篇:港铁以客流预测模型助启德园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