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紧大学资助学额申请门槛 受养子女须居港满2年
创始人
2025-08-01 09:02:51
0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香港近年积极抢人才,透过各项人才计划,包括“高才通”来港的人士,其子女可以受养人身份考香港中学文凭试(DSE),享“本地生”资助入读香港的大学,但因香港高校仅有约1.5万个资助学额,引发社会关于公平性的讨论。特区政府今日(31日)公布有关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的修订:设立两个学费类别,并修订有关申请资格准则。

有关修订适用于2027/28及以后学年,让受影响人士有合理时间自行作出规划,并让大学联合招生处和各院校(包括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香港演艺学院和职业训练局)入学事务处有足够时间作相应的行政安排。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政府发言人表示,根据现行收生安排,获入境处首次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未年满18岁的学生,均列为本地学生。近期有意见关注部分学生并无来港居住,却以本地学生身份申请教资会资助大学的政府资助学额,影响了升读大学的机会及公帑运用的准确性。

为厘清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确保公帑用得其所,香港教育局考虑海外做法和香港实际情况,认为受养子女须居港满2年才符合资格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至于持有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或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的人士,将不再符合资格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

有关修订设立两个学费类别。第I类别为获资助的学费。持有下列文件的人士符合资格申请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由入境处签发并显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权/居留权的其他文件,以及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标签;

单程证;

以及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并须在紧接所修读课程开课首天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就第一年学额而言,为配合院校收生程序,该两年期将由大学联合招生处或相关院校按所修读课程开课首天的日期而适当指明。符合居港规定与否,会在每个学年开始时或之前评定,并在该学年的余下时间维持不变,而课程学年的首天是按该课程的开课日而定。

第II类别为不获资助的学费,适用于不符合上述第I类别资格准则的人士,包括:

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并且不符合两年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持有人;

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包括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或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非本地学生(例如:学生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年满18岁或以上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据悉,第II类别人士仍可以申请报读政府资助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惟须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就不获资助的学费水平,院校可根据既定原则,因应本身情况及课程成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自行厘订合适的学费水平,并须收取至少足以收回所有额外直接成本的学费。相关学费水平须与非本地学生的学费水平一致。

政府会就上述修订设立过渡安排,即在2027/28学年的居港规定设为一年,2028/29学年起才实行两年的居港规定。

发言人强调,政府在制订有关修订时,已充分听取社会不同意见,并取得适当平衡,相信有关修订对真正有意来港发展的家庭影响不大。

就居港规定而言,根据大学联合招生办法申请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申请人须提交以下证明﹕

(一)申请人须提供证明,显示自己在计至所修读课程开课当年的5月31日为止的两年期内以全日制学生身份于香港开办正规课程的学校就读;或

(二)未能提供上文(一)项所述证明的申请人,可向入境处付费申领涵盖该段两年期的出入境纪录证明,以显示申请人在该段两年期内,每年不多于90天不在香港。

至于其他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的学额,包括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副学位、高年级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相关院校在审批有关申请时,亦须采取类似做法。

以“本地学生”和“非本地学生”的定义作为基础的政府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或政府资助计划(例如:“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本地研究生学费豁免计划”、“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以及“为修读香港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提供的免入息审查资助计划”)的申请资格准则及相关安排会作相应修订,以确保处理方法一致。(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IDA携东亚银行探索香港稳定币... 香港新闻网12月11日电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 IDA 宣布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支持香港的数字...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来论】刘喆:希望之路,还是漫... 中缅铁路,这条计划连接昆明与缅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来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中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