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受惠于“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和优质营商环境,香港已成为财富“聚宝盆”及家族办公室(下称“家办”)聚集地。香港特区政府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昨(30日)在答复议员提问时表示,港府积极推动家办业务发展,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和相关专业界别的发展优势,投资推广署的家办团队(专责团队)今年首5个月已协助50间家办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较2024年同期上升19%,另有约150间家办正准备或已决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许正宇表示,家办业务是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的重要一环。根据投资署委聘的顾问所作研究,估计在2023年底,约有2,700间单一家办在港营办,预计很快将增至3,000间。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私人银行和私人财富管理业务中,来自家族和私人信托客户的资产规模高达15,510亿元,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和其他相关专业服务带来庞大商机。
香港成为家族办公室聚脚地,已有约2,700间单一家办在港营办,预计很快将增至3,000间。图为金融机构云集的金钟一带。资料图
今年已处理查询跟进个案超300个
数据显示,由2021年中至2025年5月,专责团队累计处理查询及跟进个案共1,704宗,协助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的家办累计192间;其中今年首5月,处理查询及跟进个案306个,协助50间家办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政府在2023年3月发表《有关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的政策宣言》,提出多项措施,当中包括税务宽减,而合资格交易更可获豁免缴付利得税。此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及香港财富传承学院的反应良好,有兴趣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的家办数目亦有所上升。
(图)投资署专责团队促进家办落户数据。
许正宇表示,据专责团队及家办业界所理解,有意或已在港设立家办的人士,普遍关注的范畴包括相关合规要求、税务优惠及专业人才供应等。
因应业界所提意见,并为加强“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与在港设立家办两者之间带来的协同效应,政府已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优化措施,包括容许申请人透过由相关《税务条例》所界定的具资格单一家办管理,并由申请人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进行“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的投资,将计入合资格投资金额内。
同时,政府亦致力壮大财富管理及家办人才库,以满足家办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自2016年起,当局推行提升资产财富管理业人才培训先导计划,以培养更多业界人才。该计划至今有逾4,800宗合资格专业培训课程的学费资助申请获批,并为超过1,100名大专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支持业界提供更多专业培训及学习机会,提升从业员的专业水平。
审慎研究联阖家办优惠税制政策
另外,港府已在2025至2026财政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公布进一步优化单一家办的优惠税制的建议,包括增加单一家办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种类,例如碳排放衍生工具/排放限额、保险相连证券、贷款及私募债权投资和数码资产的交易等,以吸引更多家办来港落户。政府目标是在今年内制订具体方案,并于明年提交立法会审议。
有议员提问会否将该优惠税制的涵盖范围扩大至联阖家族办公室:许正宇回应说,现时的家办优惠税制,并不包括联阖家办所管理的家控工具,原因是联阖家办一般属独立的服务提供者,并非由有关家族所拥有。联阖家办或会为第三方提供投资管理服务或其他金融服务,实际上与银行、私人银行及资产及财富管理公司的业务无异。再者,如不同家族的家控工具由联阖家办管理,亦难以确定相关家控工具是否符合最低资产门槛和实质活动要求。因此,当局将审慎研究将税务优惠进一步扩大至联阖家办的实际效益及对财政的影响。
港资管业去年净资金流入飙升81%至7050亿
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祐昨日(30日)在中资基金业协会活动上表示,本港的资产管理业在去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的报告显示,香港已与瑞士并列为全球两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他指出,香港证监会早前发布的《2024 年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显示,全行业管理资产总值达35.14万亿元,年增率13%;净资金流入更飙升81%至7,050亿元,其中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的净流入,也大幅增长571%,达3,210亿元。连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不仅是行业蓬勃发展的见证,更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实力的生动注脚。
中资基金管理资产增15%至3万亿元
黄天祐表示,中资基金在这波发展浪潮中表现瞩目,例如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5%至3.08万亿元,已连续5年跑赢行业平均水平。近两年,中资基金积极响应香港证监会战略部署,通过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推动沙特与香港市场的合作,率先推出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以及代币化零售货币市场基金,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实在值得表扬。
不过,他表示,目前中资基金在香港基金市场仅占9%,与内地企业占港股市值80%、南向资金占成交23%的格局相比,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此外,中资基金当前的投资者结构仍以香港和内地为主。对此,香港证监会鼓励中资资管机构,坚持创新驱动与多元化发展,持续拓展投资者来源,提升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同时紧抓基金互认安排、ETF通、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等市场联通机制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香港特区政府财库局局长许正宇。香港中通社
许正宇:在家工作电商兴起或令商厦空置率上升
香港特区政府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昨(30日)在立法会回应议员提问时表示,本港经济稳健增长,但数字反映私人写字楼或商业楼宇的整体空置率上升,空置率并非完全受香港整体经济影响,涉及其他因素如物业供应量、企业本身营运状况(如在家工作)、市民和旅客消费模式转变(如电商)等。
许正宇补充,有关情况并不只是香港独有,尤其疫后在家工作及电商的兴起,对写字楼及私人零售需求出现变化。
首季非住宅物业交易约3600宗
许正宇亦提到,非住宅物业市场过去一年交投相对稳定。根据税务局的资料,2025/26年度首季共有约3,600宗加盖印花申请涉及非住宅物业,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7%;涉及的交易总金额亦上升超过三成至约200亿元。特区政府现时没有计划为吸引外来投资而调整印花税。
他强调,政府一直密切留意非住宅物业市场的情况和发展。考虑到近年写字楼空置率及未来几年非住宅物业的供应仍相对充足,政府由2023/24年度起已暂停以招标形式推售商业用地,让市场有空间消化现有供应。另外,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例如投资推广署在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间,协助超过1,300间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有助带动本地非住宅物业市场的需求。(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