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8日电 首轮罢免案投票结果出炉后,台湾政坛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国民党与民众党士气高昂,而民进党则遭受沉重打击,一时间,“民进党党内非赖系将大反扑”“民进党2026恐陷苦战”等话题成为台湾政坛热议焦点。
香港中通社图片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首轮投票以25比0的悬殊比分惨败后,民进党内部的不和之声逐渐显现。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民进党内部人士认为,赖清德下令全党投入“大罢免”的路线存在偏差,党内必须有人承担起相应的政治责任,不能用“这是公民团体自主发起的”这句话就轻易搪塞过去。尤其是民进党内部的非赖系成员,他们大多觉得推动“大罢免”风险极高,在方向上就存在根本性错误。这些意见曾在党内得到重视,但最终赖清德还是拍板决定全党投入。
与此同时,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联电创始人曹兴诚等人也成为了重点声讨的对象。绿营媒体人王瑞德在政论节目中要求柯建铭辞职以承担责任,民进党人杨蕙如则直接指出柯建铭、曹兴诚以及民进党“立委”沈伯洋是此次“大罢免”失败的罪魁祸首,认为曹兴诚和柯建铭自私自利、一意孤行的行为,可能会让整个绿营的政局陷入危机。
曹兴诚在27日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批评绿营只想当“侧翼”,并劝大家放下8月23日的罢免案,“让民进党去努力吧。那是蓝绿对决的仗,我们打不起”。
针对曹兴诚的言论,“中广”前董事长赵少康表示,曹兴诚以为自己钱多就可以为所欲为,如今“大罢免”以失败告终,就想拍拍屁股走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认为,违反行政中立、滥用行政资源助攻“大恶罢”的“行政院长”卓荣泰及其“内阁”应该立即解散下台、进行全面重组。而在“大恶罢”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柯建铭,也应该“知所进退,别再继续伤害台湾”。
对于“内阁改组”这一问题,国民党“立委”罗智强办公室主任陈冠安认为,在中短期内,卓荣泰、柯建铭等人都会下台,以此来掩护赖清德。不过,在“大罢免”遭受重创后,赖清德的权威已经丧失殆尽,非赖系势力将在党内以及2026年地方选举中展开大反扑,无论对于台湾还是民进党而言,赖清德的高压统治与刚愎自用,已然走向终结。
台湾“中央社”报道称,这场被视作2026年地方选举前哨战的罢免行动,民进党全党上下投入了大量资源支持罢团,他们走上街头站路口、开展巷战扫街,几乎是以“大选”的规格来应对,最终却以惨败收场,这让民进党内部拉响了警报。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指出,在2026年地方选举的战场上,赖清德势必会向党内各派系妥协,最终选出的可能是“会赢的人”而非“自己的人”。例如在赖清德的政治“本命区”台南,“立委”林俊宪与陈亭妃之间的竞争激烈,林俊宪是赖清德的“子弟兵”,而陈亭妃则长期与赖清德不和,经历此次“大罢免”的重挫后,赖清德的统治能力受到间接挑战,“宪妃之争最后可能只能用民调定输赢”。
长期关注台湾政局的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向日本媒体表示,此次针对24位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最终全部失败,不仅让罢免方颜面尽失,也象征著民进党自2014年以来积累的政治优势可能就此终结。他认为,台湾当前的政治结构已逐渐走向“M字形”两极化,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赖当局的群体,立场都十分鲜明。小笠原欣幸还提到,此次投票也间接证实,民进党所依赖的“抗中保台”路线已出现疲态,特别是在年轻选民群体中,对民进党提出质疑的声浪日益高涨。
台湾前“中央社”董事长陈国祥在27日撰文称,当前台湾面临的内外危机正在加剧,民进党如果继续追剿和抵制在野党,不仅会让政治持续空转、危机不断恶化,在明年的地方公职选举以及下届“大选”中,民众必然会以更强烈的力度进行反扑,将民进党扫入历史的灰烬。联合新闻网在27日注意到,有不少网友在网络上热议,点名赖清德“基本玩完了”,恐怕会成为无法连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未来还有可能面临诉讼与政治清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