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9日电 湾仔,作为香港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众多文学作品的灵感泉源。由市区重建局、香港文学馆主办,茂萝街七号(M7)、救世军、利东街、We 哗蓝屋、奇华饼家、OVO 协办的“地胆游湾仔——文学筑迹”系列文化活动,于 2025 年 6 月29 日至 9 月 30 日正式启动。
活动以“文学”为钥匙,串连湾仔的历史古迹、特色美食与社区记忆,透过线上线下的导赏、展览、征文、音乐创作等活动带领公众在作家笔下的街巷里,重温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期望透过多元的体验,让湾仔化作一本可读、可感、可参与的“立体文学读本”。
为深化社区参与感,我们面向全港中小学生及湾仔老街坊展开了征集活动,收集他们与湾仔的故事。经精选的投稿将于展览中呈现,展现不同世代港人眼中的湾仔风貌。学生们用文字记录当下观察与感受,老街坊娓娓道来亲身经历。新旧故事在此交汇,历史与现代于笔尖交融,为活动注入新旧碰撞的多元视角。
“地胆”带路 深度探索
“地胆导赏团”是本次活动深度体验的一大亮点。我们通过救世军特邀在湾仔土生土长或生活过的“地胆”担任导赏员,带领公众深度漫游湾仔。行程将穿梭于茂萝街七号、旧湾仔街市、旧湾仔邮局、皇后大道东 186 号-190 号、利东街、蓝屋,在作家笔下的文字与历史建筑的砖瓦之 间,听“地胆”分享在湾仔区的生活点滴与独特视角下的苦乐记忆,深度探索湾仔,感受延续百年的香江故事。透过文学、在地人与建筑历史等多重视角,更加立体的感受湾仔区的多重面貌。
跨界变奏 本地文学首次结合说唱
本次活动另一核心亮点,是以扎根湾仔的作家何紫先生及其《旧湾仔情怀》系列散文中 18 篇深情描绘街区的篇章为轴心,由香港文化科技初创企业“赏游科技”的骨干团队合作创作流行歌曲, 是文学界首次的突破。由获得多个国际创意奖的文化创作人陈光裔先生操刀与资深剪辑指导曾靖雄先生和赏游制作人张得欣女士运用创意手法,突破文字框架,让公众以崭 新、沉浸的方式,听著年轻歌手 Miss Janni 以崭新的方式演绎作家的作品, 让听众跟随作家何紫的视角游览湾仔。
文脉寻踪 互动游览体验
为丰富公众的自主探索体验,我们精心设计了“地胆游湾仔——文学筑迹”游览护照,于各游览地点派发。游览护照内详列三条主题路线——文学散步、古迹漫游与街头美食地图,将街区化为一座露天博物馆。公众可依兴趣自由选择,跟随作家的笔触,穿梭于湾仔街巷,以文字、脚步和味蕾,解码这片区域的古今交融。在游览时,还能沿途收集专属印章,集满印章即可兑换精美纪念品,为探索湾仔增添了寻宝般的乐趣。
此外,我们运用 NFC 技术为主要景点设置声音导览,突破纯文字解说的局限。透过生动的声音叙事与互动科技,让历史故事跃然“耳”边,为自助游览增添趣味。
多重文化活动 诠释湾仔魅力
活动期间将在茂萝街七号(M7)举办多场主题讲座,特邀名家与专家围绕文学作家、舌尖滋味及历史建筑主体,分享他们对湾仔文化的独到见解。同时,位于茂萝街七号三楼的公共空间内设有专题展览,透过互动装置,让公众多角度感受湾仔魅力。
展览内容涵盖湾仔古迹历史、特色美食文化、相关文学作家作品精华,以及征集到的珍贵街坊生活故事。公众可欣赏“湾仔文学拼图手工书”,从人、情、景、事等多重角度深入认识湾仔。展览区更巧妙萃取作家笔下的湾仔灵感片段,将文字转化为可收藏的“社区记忆标本”——独特书签,让作家的湾仔记忆成为可携带的纪念。
融合创新 为文化旅游注入新活力
“地胆游湾仔——文学筑迹”系列活动,是一次融合文学、历史、饮食的创新文化实践,我们期望透过这些活动,唤起游客对香港文化的兴趣,引起市民对文化的珍视意识,让文学与古迹在现代都市中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诚邀您于今夏同行,循着文学的脉络,感受历史建筑与在地滋味,探索并书写您的湾仔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