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28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前夕,美方已拿下与英国、菲律宾、越南、日本、欧盟等的贸易协定。美欧27日宣布达成新贸易协议,遭欧洲政要抨击“不公”。受访学者直言,中国有更多反制牌,特朗普很难突破。
欧盟总部大楼 图源:新华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日共同宣布美欧新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多数欧盟输美商品从30%降至15%,包括对美出口商品额最高的药品。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大幅增加能源与军事设备采购,能源采购总额预计7500亿美元。
另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发文,欧盟将开放其20万亿美元的市场,并首次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特朗普认为,能源是这份协议的关键,协议也将有利美国汽车业和农业。
至于钢铁和铝、芯片、烈酒等关键领域的关税则待定,双方解释也存在分歧。
冯德莱恩称,15%的关税水平已是欧盟委员会当前能争取的最佳结果。但欧洲政要、欧盟成员国官员均对这份协议表示不满。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协议不公平,欧洲做出了难以接受的让步。芬兰外贸和发展部长维勒·塔维指出,关税水平依然很高,协议长远来看或并非十分可持续。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28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协议确实不平等,通篇都是欧盟为降低关税所付出的代价,既要购买美国产品,又要增加对美投资,却只字未提美国需要付出什么。但从WTO达成的多边贸易协议来看,发达国家关税已降至约3%,美欧贸易协议的15%关税远高于之前。且能源大量从美国购买,运输成本极高,对芬兰等不强势经济体而言,确实不可持续。
刘春生续指,在汽车领域,协议未必能对美国汽车行业起到太大效果,美国本土汽车业早已被日韩冲散,又面临新能源车竞争,即使打开了欧洲市场,也无法给美国汽车业带来多大增量。至于待定的钢铝和烈酒等领域,美欧存在竞争关系,也是特朗普重要票仓来源,争夺激烈。不过美方已宣布8月1日关税起征不再延后,特朗普可能会退缩,在关键领域与欧洲达成协议。
中美7月28日起在瑞典展开第三轮经贸谈判。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拿下与英国、菲律宾、越南、日本、欧盟等的贸易协定,并暗示中美也可能达成协议,持续施加压力。
刘春生认为,中国与已达成协议国家,在与美国谈判中所处地位不同,中方有更多反制牌和底气,除了稀土,还包括是否购买美国汽车、农产品和能源等。中美有谈判空间,但中方在涉及发展的基本利益上不会松口,到最后时刻,特朗普或会调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