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1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陈卓仪 张明臻)11月8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在深圳召开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夏宝龙主任出席座谈会时提出发展康养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四个方向,可以说是对香港旅游业转型的一个新提示。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港澳办官方发文,夏宝龙主任出席座谈会,同与会29位香港工商界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夏宝龙提出“以港为家、倚港兴业”等六点寄语后,又以具体实例向与会者做出提示,包括建设好陆、海、空三个“港”,大力推动创科发展,想方设法加快旅游业态升级。
目前香港显而易见的产业难题,便是旅游业疫后转型落后于周边城市,港人外游、游客旅游模式大转变,导致本地餐饮、消费、住宿等复苏欠缺动力。相比较运输港口、科技创新等需要长期投资、政策扶持的大产业,旅游业相对而言并非开疆辟土,而是存量改革。
今年5月,夏宝龙主任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一行,提出要树立“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充分发掘香港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新路线新产品。特区政府联合业界举办无人机、烟花汇演、国际赛事,访港旅客确实有所提升,但距离无处不旅游,还有不少空间。
时隔半年,夏宝龙主任在深圳的这场高规格座谈会,特地对旅游业做出提示,“要想方设法加快旅游业态升级,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线和263个岛屿,根据实际发展康养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等。”
非常明确,香港除了无人机、烟花汇演、大熊猫等IP,本身已有极丰富的旅游资源,隐藏在大自然中、隐藏在影视剧中。康养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是下一步特区政府和业界可以思考的四个方向。
上个月发布的施政报告对旅游有不少著墨,其中一项便是开拓生态旅游。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对中通社记者表示,外岛旅游是香港的短板,虽然十几二十年前就对一些岛屿进行调研,研究发展大屿山旅游、开拓旅游业前路,但一直停留在规划层面,未能前进。“现在旅客的需求已经改变了,如果其他国家或地区有香港这么好的资源,相信一定会重点开发好,我们这个方面是稍慢的。”
至于文化旅游,目前讨论不多。崔定邦表示,华人文化圈中,香港影视剧、金曲等娱乐文化都来自TVB(无线广播电视)。他建议,TVB将军澳影视城如果能打开门,让访港旅客参观、感受,介绍香港这么久以来的文化发展,相信是继海洋公园后,第三个热门景点。而且对于推广西贡等离岛游,都有益处。
看来,无处不旅游,需要人人参与,才能更顺畅更快办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