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7月2日电 今年上半年,香港多间戏院宣布陆续结业或转手,当中6间属于嘉禾院线。香港电影院线品牌洗牌之际,内地集团开始攻港,据悉,上海星轶影院接手嘉禾3间戏院。对于有内地影院集团接手嘉禾,不少市民直言是好事,员工可以继续做,市民也能继续看戏,盼其能提供多样化的电影类型以及充足的放映场次。
去年上映的港产片《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等票房口碑双丰收,但在港产片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观众做不到持续入场观赏,去年香港票房总收入跌至13.4亿港元,创下13年新低。且香港商舖租金一向以高价闻名,选址偏爱人流的电影院,每月租金介乎46万港元至百万港元。
橙天嘉禾去年的财报资料显示,由于入场人次减少,去年票房收入减少15%至1.2亿元。同时,香港业务受制于高租金及高物业成本,尽管去年业主提供短期租金支持,但香港业务仍录得1950万元亏损。
近日,橙天嘉禾娱乐结束全港影院业务。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有观众对嘉禾旗下戏院结业感到失望,形容“经常来这里看电影,如果没了就好可惜。”
导演陈大利也担忧地说,“越来越少戏院,我们的生存空间不停缩窄。”但强调最主要的挑战是观众未必会进戏院看电影,所以才衍生出恶性循环。
香港电影院线品牌洗牌之际,内地集团开始攻港、接手香港戏院。据悉,上海星轶影院接手嘉禾3间戏院,包括奥海城the sky、屯门StageE,以及嘉禾大埔。
资料显示,上海星轶影院成立于2015年,在内地拥有约160间戏院,追求沉浸式体验。去年累计人民币票房达11.21亿元,为内地第三大院线。
昨日(7月1日)是上海星轶影院接手嘉禾的第一日,奥海城the sky内部设施维持不变,不少市民趁假期前往戏院观影。
对于有内地影院集团接手嘉禾,不少市民直言是好事,“员工可以继续做,市民可以继续看戏。”但认为新戏院未必能吸引更多人前往观影,因为目前港人更倾向于在串流平台或北上看电影,这导致市民在香港戏院观影的需求日渐减少。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消费高、租金贵,在一河之隔的深圳观看相同电影,票价仅需三四十港元。此外,内地电影院往往噱头多多,在影院大堂有唱卡拉OK的房间、游戏机、扭蛋机等;电影院内,除设置情侣双座外,有些座椅还有按摩功能。有的城市甚至推出“火锅电影院”,可以边吃边看电影。再加上近年海外电影相对失色,香港戏院确实颇受打击。
谈及香港如何才能吸引更多人观影时,该市民建议可让观众观看时躺下休息,或者戏院座椅能配合电影情节左右移动,以便观众更投入于故事中。
也有市民坦言对于新接手的戏院不太了解,强调观众会否走进戏院看电影,主要取决于电影本身情节是否具吸引力,而非戏院公司。
不过,也有市民对新营运者充满期待,希望其能继续提供多样化的电影类型以及充足的放映场次。该港人提到,现时串流平台多以商业大片为主,戏院可考虑引入独立电影或小成本制作电影,因为这些电影一般不太容易在串流平台播放,反有可能吸引粉丝前来戏院捧场。
有立法会议员则建议,特区政府可为电影业提供更多措施。
“我多年前提过,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措施帮助电影业。”立法会议员马逢国举例,可考虑在新发展空间或大商场,要求发展商能够有附属的文化电影设施。
近年,香港戏院结业潮不止,由2020年截至今年7月1日,共有35间戏院停业或结业,单计去年,便有9间戏院相继结业。目前,香港电影院总数已跌至约48间,这个数字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最高峰的120间相比,只余不足一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