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3月14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郑竣凯)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13日在讲话中,首次将中国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提出恢复军事审判制度等17项措施,以应对来自大陆的“安全威胁”。受访学者表示,赖清德此举意在激化仇恨为“大罢免”催票,但以全台湾民众的生命安全做代价。
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赖清德13日召开安全高层会议,会后其发表谈话称,大陆持续分化台湾内部、架空公权力,并将两岸交流视为对台统战的渠道,已是台湾反渗透法所定义的“境外敌对势力”,“没有选择,必须采取积极作为”。
随后,赖清德宣称,因应来自大陆的“主权并吞”、军事渗透、混淆认同、交流统战以及融合发展等五大“安全威胁”,提出恢复军事审判制度、清查民众申请大陆身份证件、明确影艺人员言行查处范围、建立两岸交流审查与揭露制度等17项措施。
依照台湾“反渗透法”条文,赖清德口中的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指与台湾交战或武力对峙、主张非和平手段危害台湾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反渗透法”于2020年初公布,5年来台湾当局首次以“境外敌对势力”界定大陆。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14日向香港中通社记者表示,赖清德说出此言相当于台湾进入准战争状态,并将大陆当做“宣战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能宣布将恢复军事审判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赖清德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潘兆民认为,赖清德的目的是全面推进“大罢免”,面临罢免的中国国民党立委已被扣上“中共同路人”的红帽,如今再被绿营称为配合敌对势力的“卖台”立委,利用这样的剧本催出深绿罢免票,“是完全为选举考虑,不顾老百姓”。
“赖清德同时想转移近期将台积电拱手送人的焦点”,潘兆民指,“护台神山”被美国人抢走,对台湾的投资被排挤,针对民进党的“卖台”论调讨论度很高,也导致赖清德满意度一直下跌,为了防止该现象继续蔓延,赖清德大动作召开这次安全高层会议。
“赖17条”中大多数措施,都将对两岸交流造成严重限制,尤其是针对宗教、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建立审查与揭露制度,将在有意赴陆交流的民间团体中产生“寒蝉效应”,台湾数量庞大的宗庙团体首当其冲。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两岸交流有复苏趋势,赖清德此番大幅紧缩交流,潘兆民表示,大陆通过交流进行的两岸融合,不利于挑起两岸仇恨,不利于民进党继续打出“抗中保台”牌,也就不利于赖清德利用“大罢免”抢回在立法机构的主导权。
对内加强管控,对外抗拒交流,潘兆民分析,赖清德希望构建起更高、更坚硬的绿色屏障,再用军事审判制度等手段进行巩固,在大陆读书、工作、做生意的台湾民众心中制造恐惧,与大陆的融合发展战略进行抗衡。
过去民进党借助“抗中保台”在选举中屡屡获利,这张神主牌如今仍可以发挥明显效用?潘兆民表示,“抗中保台”对绿营基本盘有效,但当前台湾的年轻人已对此感到厌烦,年轻人关心的是个人发展,反感不断加剧的对立影响其未来,因此不再支持绿营。
两岸交流冰封,兵凶战危的疑云恐笼罩在台海上空,潘兆民指出,民进党为了选票已不管不顾,没有和平的环境,牺牲台湾的发展,是拿全台湾民众的生命做代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