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月8日电 题:香港这类卖场逆市扩张 平价快消品吸客
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
自疫情通关后港人北上热潮未减,追求商品“平靓正”,令香港本地零售业复苏劲头略逊。不少香港商家集思广益,变着法子扩展消费群,特卖场“淘多多”等近年的兴起,逆市扩张势头猛烈。
在众多特卖场中,名字取得颇有电商味的“淘多多”势头颇勇,两年前相继于深水埗、佐敦、观塘、元朗、黄大仙等开设10间分店,去年底首次进军港岛,选址北角开设第11间分店。
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 摄
北角店自12月23日试营业至今一直广受港岛市民欢迎。中通社记者周三上午11时在店内看到,已有不少市民在选购商品,店员人手甚至有些紧张。店内主要贩卖物美价廉的商品和生活用品,包括家居用品、小型电器、食品、美容用品等。
据记者观察这里的价格比坊间低不少。便利店要卖10多港元的冷泡茶,店内只需6港元;一些小包装的瓜果蜜饯都在10港元左右。保健品方面,一些伤筋痛骨贴都在10港元左右,老年人需要的血压仪69到100港元不等,血氧仪和温度计只要15港元。
场内也有电子产品供选购,鼠标最低仅19港元,还享有一个月“有坏包换”服务。一些薄棉外套只要88港元、袜子只要6港元;一次性浴巾、棉签等3至5港元就可以拿到手。
店内消费者主要是年纪大的叔叔阿姨以及菲佣,甚至有不少大学生。“淘多多”店员对记者表示,店内以平价商品为卖点,内地和香港的商品都有。店门口的招聘信息显示,店员月薪高达18500港元。
自疫情以来,平价杂货店在香港愈来愈受欢迎,除了“淘多多”,本地还有“执笠仓”、“深水埗电子特卖城”、“肥仔开仓”、“文具佬”等的兴起,亦有“山姆乐购”等精品店。
香港零售业已按年持续下跌9个月,其中珠宝首饰、家电家具等耐用品下跌幅度较深较持久,一般的超市消费品仍保持小幅度增长。市面上也常看到,工作日比较冷清的大型商场外,小店生意兴旺。
实际上,全球的消费趋势都在改变,例如内地就有“胖东来”这种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连锁超市,甚至吸引香港业界参观取经。香港商家也认识到购物模式的转变,主动应变,希望留住本地消费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