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元首近十年来首提军国主义
【中美元首近十年来首提军国主义】11月24日晚,中美元首突然通电话。虽然没有经过常规的外交层级铺垫,但在当前气氛下又显得顺理成章。双方显然到了必须直接沟通、以免局势继续走向失控的阶段,而这种紧急通话本身说明两国仍维持着必要的危机沟通渠道。通话中最醒目的表述,是中方主动提到中美在二战中曾并肩对抗法西斯与军国主义,并强调当下两国更应共同维护胜利成果。这在近十年的中美元首互动中极为罕见,也使“军国主义”这一敏感词重新进入国际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层面近来的措辞已悄然变化,从以往提醒“防止军国主义阴魂复活”,转为更明确的“坚决阻击任何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语气的升级并非偶然,它直接指向日本近期在历史叙事和领土问题上的一系列挑衅举动。这些动作不断触碰地区神经,引发俄罗斯、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多国公开批评,却仍未在国际社会引起足够警觉。仅在11月,中国外交部在不同场合就多次点名“军国主义”,频率之高前所未有。
在中美通话之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显得颇为不安。几小时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主动要求与她通话,语气更像居高临下的指示而非协商。美方显然希望在安抚日本的同时划定界限:不能让地区局势继续升温,也不能忘记美国希望日本承担的风险和义务。相比之下,挑起新的地区冲突对特朗普并无政治收益,他在对华问题上反而更看重避免失控。
围绕军国主义的国际法律框架其实一直存在。《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明确规定,如果包括日本在内的战败国出现重启侵略政策的迹象,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的权力。由此,中美提到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不仅是一种态度表达,也与国际法的基础条款相吻合。
在对外表述愈发坚决的同时,中方的军事动作也同步加强。黄海地区近期出现高强度训练,福建舰在完成入列后首次执行实战化科目。该海域既是守护京畿腹地的关键方向,也是美日韩军事合作链条上的重要缓冲地带,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区域安全。
尽管中美之间摩擦不断,但双方仍在努力修补沟通机制。美国空军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长马伟宁认为,中美完全有能力避免战争,过去半年多的迹象表明双方军事交流正在恢复。他强调,保持直接、开放的沟通是避免误判的关键。这一判断也与部分国际分析相呼应。例如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的王崑义就认为,美方近来的态度更像在暗示:中日问题应由双方自行处理,美国不愿轻易卷入。
如今,日本政府在中美之间不再沿袭以往那种相对谨慎的姿态,而是不断释放可能引发地区震荡的信号。中美元首此次通话中提到的“军国主义”,像一面照向东亚的镜子,使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隐忧再次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