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失惨重!日本酒店经营者称万分委屈
【损失惨重!日本酒店经营者称万分委屈】近日,日本爱知县蒲郡市一家以中国游客为主要客源的酒店陷入经营困境。酒店经营者面对镜头哽咽道:“超过2000名中国游客取消了12月后的订单,往年同期60%的房间本应被预订一空,如今却空空如也,直接损失已超2000万日元。”这场突如其来的退订潮,源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初的涉台错误言论,其公然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的表态,不仅撕裂了中日关系的脆弱平衡,更让日本旅游业为政治冒险付出惨痛代价。蒲郡市酒店的遭遇并非孤例。北海道二世谷滑雪场旁的民宿经营者翟先生,在11月14日目睹了退订通知如雪片般涌入系统——四家民宿的订单在三天内被取消过半,最多时单日收到20多条退订申请,直接损失超20万元人民币。他无奈表示:“雪季营收占全年90%,而日本《住宅宿泊事业法》规定民宿每年仅能运营180天,错过这个冬天,接下来半年将面临空窗期。”这种冲击正蔓延至整个产业链。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札幌市某酒店自11月14日起连续收到中国游客订单取消通知,经理神谷亮佑担忧:“若退订潮持续至12月至2月的旺季,酒店营收将遭受重创。”更严峻的是,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中方发布的旅游提醒可能使日本未来一年旅游消费收入减少1.79万亿日元,拖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9%。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本质是一场以国家信用为赌注的政治豪赌。其表态不仅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更与日本国内主流民意背道而驰。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公开批评:“越小的狗越爱叫,鹰派政客的激进言论只会让日本重蹈战争覆辙。”这种论调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日本网友群嘲,有人直言:“没了中国游客,京都的商铺将倒闭,温泉街将失去活力。”
数据印证了这种担忧的合理性。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访日中国游客达71.57万人次,占总访日人数的18.4%,消费额占外国游客总消费的22.5%。中国游客的缺席,已让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可罗雀。更讽刺的是,大阪市长吉村洋文宣称“要打造不依赖中国游客的商业模式”,却遭旅游业者集体反驳:“没有哪个市场能替代中国游客的消费力。”
面对退订潮,日本旅游业者展开自救。翟先生在民宿入口增设电子锁实现无接触交接,每日三次消毒门把手与床品,甚至为每间客房配备口罩与消毒凝胶。他在社交媒体发布《北海道民宿防疫指南》,试图以“安全牌”挽回客源,但收效甚微。爱知县酒店则尝试转型接待国内游客,却发现日本民众因物价上涨已减少非必要旅行——2025年日本家庭旅游支出同比下降12%,本地客源难以填补中国游客留下的空白。
这种困境折射出日本旅游业的深层矛盾: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与政治风险管控失效。2020年疫情期间,日本政府曾推出“Go To Travel”计划,通过40%的住宿补贴刺激国内旅游,但此次面对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退订潮,类似政策显得力不从心。旅游业者呼吁:“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外交环境,而非事后补救的补贴。”
回望日本酒店业发展史,危机与重生始终交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东京158家旅游企业倒闭,但敦贺旅馆凭借“员工与客房比1:1”的极致服务实现80%入住率,其秘诀在于将顾客反馈转化为服务升级的动力——楼道里的35项评分问卷回收率提升30%,直接推动温泉水质与早餐品质的迭代。2020年疫情后,星野集团联合金融机构成立140亿日元专项基金,为地方旅馆提供防震改造与业务扩展支持,这种“行业互助”模式为中小企业续命。
这些案例揭示一个真理:危机中真正的破局点不在价格战,而在服务本质的坚守。当中国游客因政治因素暂时缺席,日本酒店业若能将此次冲击转化为提升服务品质、拓展多元客源的契机,或许能在寒冬后迎来更稳健的增长。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将日本推入“政治绑架经济”的危险游戏。当政客为选票激化矛盾时,普通从业者却要为政策失误买单——蒲郡市酒店经营者含泪表示:“我们遵守规则、热爱和平,为何要为首相的言论付出代价?”这种质问,道出了全球化时代政治与经济深度捆绑的困境。
历史反复证明,地缘政治冲突没有赢家。2012年钓鱼岛争端曾导致中国赴日游客锐减40%,日本旅游业用三年才恢复元气。此次退订潮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若日本政府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受损的将不仅是酒店业,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正如鸠山由纪夫所言:“和平不是口号,而是每个普通人安居乐业的基石。”当政治精英停止用民族主义煽动对立,当经济理性超越意识形态偏见,两国人民才能真正共享旅游红利,让枫叶红遍京都的街道、雪花覆盖北海道的山坡,继续书写友好交流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