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工大硬核“暖廊”惊艳网友
【哈工大硬核“暖廊”惊艳网友】外面零下30°C,里面穿着短袖去上课哈工大学生在暖廊里闲庭信步的画面让这所硬核高校意外“出圈”。11月25日消息,全国多地出现明显降温,而哈工大的学生们却能穿着短袖在校园“暖廊”里闲庭信步,这背后是因为“暖廊”。视频中,一群穿着短袖的学生正举着手机拍摄走廊窗外的冰雕——他们脚下这条4.46公里长的空中走廊,正以22℃的恒温将整个校园编织成一座四季如春的"暖岛"。这场持续刷屏的"暖廊风暴",让#冬天穿短袖上课#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直呼:"这哪是校园?分明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城!"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暖廊”系统因在严寒中实现全封闭恒温通行成为网络热点,学生可穿短袖通过暖廊直达宿舍、教学楼等20余栋建筑,总长度达2244米,串联校园核心区域。据悉,暖廊可直达1.9万平方米风雨操场,100块室内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健身房、舞蹈室、乒乓球室……真正实现了“室内漫游全校”的通道。有网友分享说,有了全联通的暖廊,教学楼、图书馆、国重实验室、文体中心、宿舍、若干餐厅、快递点、超市、咖啡店,“所有地点一廊直达”。哈工大暖廊的建设始于2022年,是经过精心规划和分期实施的重要校园基础设施项目。校方介绍,暖廊建设方案总原则为“局部特色造型+消隐式背景”造型组合方式。
在校园中心区域,造型突出钢结构桥梁,具有航天架体特征;校园东部区域则呈现欧式风格;而校园大量背景区域则以消隐式的方案为主。暖廊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两侧建筑相连,而是综合考虑了校园整体功能、连接需求、连接位置、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以前冬天上课像西天取经,现在穿着短袖溜达着就能到教室。"材料学院研二学生李航的vlog里,镜头扫过玻璃幕墙外纷扬的雪片,又转向走廊里捧着奶茶的同学。这条被学生们戏称为"五星级过街天桥"的暖廊,不仅串联起20余栋核心建筑,更藏着无数惊喜:转角处的三角钢琴前总有人即兴演奏,艺术展区的摄影作品记录着校园四季,就连羽毛球场的落地窗旁都摆着自习桌——当对手扣杀的瞬间,有人正奋笔疾书解着微积分。
更让网友破防的是那些"凡尔赛"细节:暴雪天食堂餐车直接开进教学楼连廊,快递点与超市藏在暖廊节点处的"服务舱"里,甚至健身房都配备地暖。"有次暴雨没带伞,从宿舍到实验室愣是没湿鞋。"机械工程专业的王同学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步数记录,"以前每天往返要走1.2万步,现在缩短到5000步,省下的时间够刷两篇论文。"
这条让南方同学羡慕到"想转学"的暖廊,实则是场持续三年的科技攻坚战。工程团队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将地下120米处的恒温能源通过7800米管道输送至各节点,配合智能风幕系统形成无感温度过渡区。中空Low-E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控制在1.5W/(㎡·K)以内,即便室外-30℃,廊内仍能保持18-22℃的舒适区间。"三期工程里最棘手的是风雨操场段。"项目负责人张工指着设计图解释,这段654.78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既要连接地上建筑,又要避开原有管线,"我们像搭积木一样调整了17版方案,最终采用下沉式设计,让暖廊与运动场馆无缝衔接,空间利用率提升40%。"更令人惊叹的是能耗控制:四期工程总投资1.17亿元,每延米造价2.8万元,通过与电网改造、地下管廊协同增效,整体能耗比传统供暖降低63%。
当暖廊里的钢琴声与读书声交织,这座科技产物正悄然蜕变为校园文化地标。在"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摄影展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陈同学驻足良久:"这张1953年的老校门照片,和现在的暖廊形成奇妙时空对话。"走廊墙壁上,学生社团设计的"雨夜漫步"灯光装置,用暖黄色光影模拟出雨滴滑落的轨迹,成为情侣们的打卡圣地。这种温暖不止于物理层面。校方在暖廊节点处设置的24小时温水洗漱区,让早课学生能从容洗漱;免费使用的健身房里,跑步机屏幕实时显示室外温度;就连清洁阿姨的休息室都装有地暖。"这不是简单的过道,而是立体的校园客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学生不必为抵御严寒消耗精力,才能更专注地追求真理。"
这场"暖廊革命"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抖音上#哈工大暖廊挑战#话题播放量突破3亿,有网友剪辑对比视频:同一时间,其他高校学生在寒风中裹紧羽绒服疾行,而哈工大学子正穿着短袖在暖廊里拍摄延时摄影。这种反差萌让招生办电话被打爆,更有家长留言:"以前担心孩子冻伤,现在担心他乐不思蜀。"
教育专家指出,哈工大的实践打破了"东北高校环境艰苦"的刻板印象,为高寒地区校园建设提供范式。当其他高校还在讨论"是否安装空调"时,哈工大已用系统化思维将通行空间转化为育人场景——那些在暖廊里讨论课题的师生,那些被艺术展览激发的灵感,那些因便捷生活节省下的时间,最终都转化为学术创新的动能。夜幕降临,暖廊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条金色丝带缠绕在冰雪校园。玻璃幕墙倒映着星空与雪景,年轻的面庞在光影中穿梭。这里没有刺骨寒风,没有臃肿冬装,只有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美好的向往,在22℃的恒温中蓬勃生长。或许正如一位学生在留言墙写的:"暖廊暖的是身,哈工大暖的是心。"在这片极寒之地,一所大学正用最硬核的科技与最柔软的关怀,书写着属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