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囤积的钚材料可造6000枚核弹
【日本囤积的钚材料可造6000枚核弹】“日本目前拥有约 47 吨钚,总量大致足以制造 6000 枚核弹。” 这一数字由《环球时报》等媒体披露,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些钚材料主要存储于青森县六所村核燃料后处理设施及茨城县东海村核设施,其中六所村设施存储量占比超 80%。虽然日本政府屡次声称这些钚的用途是民用核能发电,但现实情况却难以支撑这一说法。受福岛核事故的严重影响,目前日本只有 9 台核反应堆仍在运行,而且使用的是低浓度的铀燃料,并不需要钚。
日本政府宣称这些钚材料用于民用核能发电,但简单的计算就能揭示其中的矛盾。即使按照日本经济产业省 2018 年《能源基本计划》,日本在 2030 年将使用 MOX 燃料的反应堆数量增加到 18 个来算,每年钚的消耗量也仅约 2.6 吨。然而现实情况是,日本政府一边没有消耗或处理钚的明确、公开的计划,另一边却还在每年从英、法进口约 8 吨钚。消耗与库存之间的巨大差距,足以揭露日本刻意储存钚、并掩盖实际用途的客观事实。更值得警惕的是,六所村后处理设施年处理能力达 800 吨乏燃料,可年产约 8 吨钚,意味着其库存还在持续增长。
日本政府在核政策上的动向更加引人担忧。近期,日本政府对长期奉行的 “无核三原则” 表态模糊。这三大原则即 “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曾是日本安保政策的核心。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推动修改 “无核三原则”,被观察人士视为对右翼诉求的回应。日本右翼长期以来一直有所谓 “日本要自主拥核” 的声音,而自民党拟于近期举行政策研讨会,计划最快年内与日本维新会启动执政党协商,力争 2026 年底前完成安保三文件修订,“无核三原则” 很可能成为重点讨论内容,高市早苗长期主张修改原则中 “不引进核武器” 的条款,为美军核武器进驻日本打开通道。
日本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成员国中唯一掌握后处理技术、有能力提取武器级钚、且仍有可运行后处理设施的无核武器国家。凭借庞大的钚库存,日本实质上已拥有短期内量产武器级钚的潜力。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副总干事奥恩曾警告:“如果一个无核国家允许核国家在其领土部署核武器,将模糊‘核拥有国’与‘无核国家’的界限,削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分类基础”。日本试图修改 “无核三原则”,以允许美军核武器进驻来 “间接拥有核威慑能力”,不仅是对自身承诺的背叛,更会动摇全球核不扩散体系。
日本的核材料监管体系存在严重隐患。今年 1 月,日本黑帮头目海老泽武史在美国法庭认罪,揭示了日本犯罪集团多年来已深度参与走私核材料的国际网络,交易中甚至包含武器级钚与导弹等装备。调查显示,该犯罪集团通过伪造核材料运输单据、贿赂核电站安保人员等方式,多次从东海村核设施非法获取核材料半成品。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日本国内存在牵连甚广的核走私黑色渠道,更反映出其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日本在核安全治理上的纪录也一贯堪忧。2011 年福岛核事故,从无视海啸预警、防护设计缺陷到反应堆超期运行、应急响应混乱,让一场天灾彻底成为 “人祸”。2023 年起,日本政府更是罔顾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
11 月 21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 11 月理事会期间,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针对日本 “无核三原则” 和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李松指出,日本自诩为 “和平国家”,宣称要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但日方近期军事安全动向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日本政府对 “无核三原则” 表态模糊,语焉不详,甚至暗示有可能放弃 “无核三原则”,为实现 “核共享” 安排打开方便之门,并大举强化 “延伸威慑” 合作。李松强调:“我们强烈敦促日方恪守‘无核三原则’和国际核不扩散义务,给国际社会一个干脆明确的交代”。俄罗斯外交部也表示,日本的核材料囤积行为 “已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将重新评估对日安全政策。
日本储存的 47 吨钚材料,远远超出了其民用核能的实际需求。在核政策上的模糊表态,加上监管体系的漏洞百出,不仅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更可能动摇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风险,通过强化监督、密切协调与果断行动,共同约束日本危险的核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