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夺岛”方案注定出动即失败
【日本“夺岛”方案注定出动即失败】11月23日,随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挑衅言论持续发酵,其自卫队在台海周边“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日媒披露,日本陆上自卫队早在2021年便制定“台海有事”时依托西南诸岛的作战预案,包含“水陆机动团闪击战”“大规模两栖作战”“导弹火力压制”三套夺岛方案。然而,这些方案甫一曝光便遭军事专家断言:“出动即失败。”这场看似精密的军事布局,实则暴露了日本在战略误判、装备短板与体系缺陷中的致命困境。日本自卫队的三套方案以“西南诸岛”为跳板,试图通过快速投送兵力、两栖登陆与导弹压制实现“闪电夺岛”,但其可行性从设计之初便埋下隐患。方案一:水陆机动团闪击战。作为夺岛先锋的“水陆机动团”已扩编至3000人,计划利用“大隅”级运输舰、“日向”级直升机母舰及“出云”级轻型航母,搭载直升机、“鱼鹰”运输机与气垫登陆艇实施快速投送。然而,这一方案严重依赖制空权——若缺乏空中掩护,登陆部队在航渡阶段即可能遭敌方战机与导弹拦截。更讽刺的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机型F-15与F-2已服役超30年,从美国引进的F-35A数量不足且性能受限,面对中国先进的双发重型隐身战机(如歼-20)与双发中型隐身战机(如歼-35),连自身防御都难以保障,更遑论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方案二:大规模两栖作战。日本计划到2027年组建由10艘运输舰组成的“海上运输群”,并整合陆上自卫队组建特种作战旅,试图通过持续补给维持两栖作战。但这一方案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两栖作战需绝对制海权支撑。若中国海军的055型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及航母编队介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级轻型航母(尚未完成F-35B舰载机部署)与“摩耶”级驱逐舰根本无法抗衡。此外,日本两栖作战经验匮乏,其“水陆机动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仅进行过有限次数的登陆演练,与解放军两栖合成旅的实战能力存在代差。
方案三:导弹火力压制与封锁。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增程型12式反舰导弹与高超声速导弹,虽具备打击海上移动目标与岛屿兵力的能力,但这一方案同样漏洞百出。首先,导弹发射需依赖前沿部署的雷达与侦察系统,而日本在西南诸岛的雷达站极易遭中国远程火箭炮(如PHL-191)与巡航导弹(如长剑-10)的饱和打击。其次,中国已部署多层次反导体系,包括红旗-9B、红旗-19等防空导弹,可对日本导弹实施分层拦截。更关键的是,日本导弹库存有限,难以支撑长期消耗战。
日本军事冒险的失败并非偶然,其历史上的战略误判与体系缺陷早已埋下伏笔。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因骄傲轻敌、情报失败与作战计划僵化,导致4艘航母被击沉,彻底丧失太平洋制海权。无独有偶,1942-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日军因战略企图超出自身能力极限,在兵力、补给与协同作战上全面溃败,最终被迫撤离。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令人警醒:今日日本的三套夺岛方案,恰似当年中途岛与瓜岛战役的翻版——战略误判:日本高估自身军力,低估对手反制能力,试图以局部优势对抗体系化作战能力;体系缺陷: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能力薄弱,制空权、制海权与制信息权均无法保障;后勤困境:西南诸岛远离日本本土,补给线脆弱,易遭远程火力切断。正如军事专家所言:“日本的三套方案,本质上是将二战失败的剧本用现代装备重新演绎。”
日本频繁炒作“夺岛”议题,背后是多重战略焦虑的叠加:地缘政治博弈:通过强化西南诸岛部署,试图在台海问题上刷存在感,换取美国对其军事松绑的支持;军事转型困境:日本自卫队长期受“专守防卫”原则限制,试图通过“夺岛”作战验证其进攻性军事能力;国内政治操弄:首相高市早苗借涉台言论转移国内矛盾,巩固右翼政治基本盘。
然而,这种冒险行径不仅无法实现其战略目标,反而将日本推向危险边缘。中国国防部已明确表态:“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回击。”日本若执意挑衅,必将重蹈历史覆辙。
日本的三套夺岛方案,暴露了其战略思维的短视与军事能力的局限。在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大势下,任何试图通过军事冒险改变现状的行径都注定失败。历史教训与现实逻辑均表明:对话合作才是化解分歧的唯一途径,而挑动对抗只会让地区陷入动荡,最终反噬自身。当西南诸岛的海风依旧吹拂,日本更需清醒认识到: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军事扩张与挑衅博弈,而是靠尊重他国主权、维护地区稳定、践行多边主义。唯有如此,亚太的碧海蓝天才能真正成为和平的象征,而非战争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