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努力体面地结束
【乌克兰:努力体面地结束】11月22日,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谈判——乌克兰代表团与美国主导的和平计划团队在此展开闭门磋商。这场被泽连斯基称为“决定国家命运”的谈判,背后是乌克兰在战场失利、西方援助动摇、国内压力激增下的艰难抉择。当特朗普政府抛出“28点和平计划”并设定27日最后期限,乌克兰的“体面和平”诉求,正与美国的强硬施压形成激烈碰撞。11月21日晚,泽连斯基在基辅发表视频讲话,坦言乌克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必须在尊严与生存之间做出选择。”他强调,乌克兰不会接受“丧权辱国”的协议,但也不会“为虚假的英雄主义付出代价”。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乌克兰当前的困境:前线战局持续恶化,波克罗夫斯克等战略要地失守;国内腐败丑闻频发,两名部长因能源贪腐案下台;西方盟友态度摇摆,美国被曝以停止军援和情报共享相逼。据乌克兰总统办公室披露,此次代表团阵容堪称“全明星”:团长叶尔马克(总统办公室主任)统筹全局,乌梅罗夫(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把控安全议题,布达诺夫(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提供战场情报,格纳托夫(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评估军事影响,伊瓦先科(对外情报局局长)分析国际局势,基斯利察(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负责外交斡旋。这支团队的任务,是在美国“28点计划”框架内,为乌克兰争取最大利益。尽管白宫尚未正式公布计划细节,但多方信源显示,该方案核心内容包括:领土调整:要求乌克兰从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军,承认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为俄罗斯领土,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按接触线“事实承认”;安全保障:乌克兰放弃北约成员资格,北约不在乌部署军队,美国提供“担保”但需乌克兰用矿产资源开发权交换;军事限制:乌军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不得发展进攻性武器;经济捆绑:1000亿美元俄罗斯冻结资产用于乌重建,美国获50%利润,欧洲额外出资1000亿美元;政治妥协:乌克兰需在100天内举行选举,对冲突参与者实行全面大赦。
这一方案引发乌克兰国内强烈反弹。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民调显示,68%的乌克兰人拒绝在领土问题上让步,55%反对放弃北约目标。泽连斯基虽同意以该计划为基础谈判,但明确表示将提出“替代方案”,包括要求美国提供更明确的安全承诺、保留更多军事自主权、拒绝全面大赦战时腐败官员。
就在乌克兰代表团启程前夕,德法英三国领导人与泽连斯基通话,重申对乌克兰“持续全面支持”,但强调“任何协议需获欧洲伙伴同意”。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及12个欧盟成员国发表联合声明,认可“28点计划”可作为谈判基础,但反对“通过武力改变边界”,并对限制乌军规模表达关切。
这种“支持但保留”的态度,暴露出欧洲的深层顾虑:一方面,持续两年的冲突已让欧洲付出超2000亿欧元经济代价,民众反战情绪上升;另一方面,若乌克兰被迫接受“屈辱性和平”,可能引发东欧国家安全恐慌,甚至导致北约内部裂痕。正如德国总理默茨所言:“我们需要和平,但不需要以牺牲欧洲安全为代价的和平。”
俄罗斯对谈判持谨慎乐观态度。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美领导人下一轮接触已提上日程,但“需要确保此类接触具有实质性内容”。他强调,俄罗斯不会接受“冻结冲突”的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新领土现实”,并确保北约停止东扩。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近期释放部分善意信号: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赦免31名在白境内服刑的乌克兰公民,俄军减少对乌能源设施的袭击频次。这些举动被解读为为谈判创造氛围,但俄方同时警告,若谈判失败,将发起“更猛烈攻势”。
乌克兰的困境,本质上是“理想主义和平观”与“现实主义地缘政治”的碰撞。泽连斯基的“体面和平”诉求,包含三层含义:不丧失主权领土、不放弃欧洲-大西洋一体化目标、不接受战后被边缘化。然而,战场形势、西方态度、国内政治三重压力,正迫使乌克兰在理想与现实间做出妥协。
历史经验表明,冲突终止往往需要冲突方在核心诉求上达成“足够共识”。对乌克兰而言,或许需在领土问题上展现灵活性,以换取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对俄罗斯而言,需在安全关切与乌克兰主权之间找到平衡点;对美国而言,需证明其“担保”不是空头支票;对欧洲而言,需构建超越北约框架的安全机制。
当乌克兰代表团走进日内瓦会议中心,他们承载的不仅是国家的命运,更是千万民众对和平的渴望。这场谈判或许无法立即终结冲突,但至少为对话打开了一扇窗。正如泽连斯基所言:“真正的体面,不是拒绝妥协,而是在妥协中坚守底线。”在战火与谈判桌之间,乌克兰正用行动诠释:和平从来不是施舍,而是争取来的权利。愿这场谈判能成为冲突转折点,让东欧大地早日重归安宁。